假茶/撕逼/踢出局/茶圈大戏

来源: 敏敏
发布时间:2024-02-15 23:58:11

大家好,关于假茶/撕逼/踢出局/茶圈大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假茶/撕逼/踢出局/茶圈大戏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前言:

写了几天的冲泡,村姑陈今天,想冒死,写一个八卦给列位看官们消遣娱乐一把。

首先申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其次申明,我只是讲故事,不涉及到真正的人和事。

第三申明,如果有人想要对号入座,请先别急,我座位还没摆出来呢。

第四申明,那些主角们,你们别生气,正是有了你们的卖力演出,吃瓜群众们才有八卦可看,娱乐了大众,你们的功劳大大的。

我们小陈茶事就一个茶馆,平时讲讲茶,讲讲八卦,讲讲江湖事,就一个给列位看官们娱乐的地方,茶余饭后,笑谈古今。

呜呜咽咽,莫大先生胡琴响起,一曲潇湘夜雨,村姑陈穿上长衫,泡上白牡丹,拿起李麻花画的幽兰扇,准备开讲了。

楔子

大周朝乾元三十年的春天,冰雪初融。

开春过后,鹭城的茶商胡三,便谋划着给两年来所有买过他家货的客户,写一封书信。书信的内容,在他的脑子里飞快地闪过,已经是思虑了几个月的事,历历在目。

小半天的时间,他就停了笔。慎重地交给了师爷,请他去印500份,飞鸽传书,分发给所有的客户。

不出半个月,大江南北,所有胡三的客户,都收到了他的这封泣血控诉。

千里之外,开封城的刘老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收到了胡三的信。彼时,他正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哼着小曲儿晒太阳,手边的小高几上,泡着一碗白牡丹,撂着一碟酸枣糕一碟炒松子。

他拆开火漆封口,抖出那几页薄薄的纸,悠闲地读着。

半晌,他火急火燎地爬起来,连鞋子都来不及穿,挂着半只就跑进了库房,不一会儿传来乒乒乓乓的翻箱倒柜声。伙计们闻声而来,看到刘老爷抱出几大箱茶叶,翻找了一会儿,一叠声只叫伙伴拿竹筐来。

抓出的几种茶,放在竹筐里,他细细地闻,再唤人新烧了滚水来,一种一种泡了细细地尝。

伙计在边上瞧着,一杯一杯的茶下去之后,老板原来还镇定的脸,一点一点地变红,变黑,最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的阴霾。

末了,刘老爷猛地站起身来,一脚踢翻了茶几,茶杯茶汤洒了半个院子。他两眼血红如要滴出血来,额头青筋暴绽,大喝一声:“老子被这帮狗日的骗了!”

一手抓起刚才还在看的书信,撕成了几半,随手一扬,纸片飘摇着,飞向了半空。

一脸茫然的伙计,捡起那封被茶汤浸湿了一大片的书信,只能看到几行小字:

当初实属贪婪,悔不该以假茶欺骗诸兄,今大错已成,小弟在此泣血以拜,万望诸兄听小弟之言,再勿信那两个骗子之花言巧语,以致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矣!

落款是:鹭城胡三

第一回

刘老爷大怒摔杯的时候,住在鹭城的胡三,正在他的红木店里,擦试着一把新得的紫檀刀。

关二爷那种款式的。闽南人最喜欢的。

这胡三本是湄州人,三年前来的鹭城,先开了红木店,再开了茶叶店,卖着当今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喜欢喝的白茶。

说起胡三这不识茶的人,如何开得起白茶店,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福宁府的一个破落户李四。李四本是个乡绅,早早娶了妻,家里有几亩薄田几处房产,一家老小守着祖产过活,本也能安稳度日。

不承想这李四,是个不安分的。平淡日子过久了,总是要折腾一把。

他闲时常混个茶馆洒肆,认得了几个狐朋狗友,今朝与人合伙开个粮油铺子,明朝又与人合伙开个牌馆。奈何这李四命里,是没财星的,开什么铺子都倒闭了,还欠下一屁股债,被官府拿了去,打一顿,又被放了出来。

因为没钱还债,又不变卖家产抵债,就得了个老赖的名号,在官府里,算是挂了号。在福宁地界,人人避之不及。

也是合该命里有劫,大周朝乾元二十七年的秋天,胡三携家眷去福宁参拜太姥娘娘,经人介绍,识得了李四。

李四看胡三是有家底有基业的正当商人,有心结纳。胡三看李四身为乡绅,出手大方,加上对福宁府的白茶生意极有兴趣,于是俩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到深夜。

第二天两人的夫人便结了金兰,以姐妹相称,从此两家来往得频繁起来。

第二回

转眼,到了大周朝乾元二十八年的春天。

开春过后,四月间,春白茶上市。

张三找了鲁城的一个商人,专管九省贩骆驼的,叫赵五,仨人合伙,一起做这个白茶生意。

张三出钱,李四在福宁府里寻找茶叶货源,赵五手下管着九省的行商,他来包销白茶。

这里要好好说说赵五。

赵五是个做惯的老手,他原来在村里有块地,不值钱,有一阵,他天天半夜去翻那块地,再悄悄包了一包东西回家。没多久全家都穿得光鲜,吃起山珍海味。

邻居去问,他神秘地说,他家的地底下有古代的墓,他挖到好多宝贝。

后来有人出钱买下了他的地,他拿着这笔钱,全家连夜搬走了。

第二天那个买下他的地的人,带着家伙把他家砸了个稀巴烂,扬言赵五要是再回到村里,一定往死里整他。

赵五从此没敢回过老家,带着全家老小在鲁城置了房产,混成了城里人。

有了第一次得手的经验,赵五此后做起生意来,从没失过手。

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有了说法:一把普通的梳子,他要说是前朝的太后赏给身边宫女的,这宫女出宫时带出来,老了没钱了贱卖给他的。就这样一把5文钱的木梳愣是被他卖了一千两纹银。

一个裂了口的茶杯,他要说是唱戏的角儿用过的,不小心摔了个缺口,扔掉,被他捡了来。因为是角儿过用的,捧角儿的愿意买,他又卖了个高价。

这一次的茶叶,赵五又想到了一个新花头。

第三回

赵五让李四,去福宁府当地寻访,谁家比较穷,又跟官府是有关系的。尽量打听清楚回来告诉他。

不消三天,李四寻到的一个合适的主——冯六。

冯六本是乡下人,种地为生。

他家那个小冯村,年年旱,年年没收成。有一年皇上出巡,经过了他家的村庄,看到村里灾民生活艰难,很是痛心。皇上爱民如子,当下就责任地方官拔了纹银五万两,给这些灾民修屋修路,再教给他们一些可以糊口的营生。

冯六家就在村口,先皇当时就在他家歇的脚,喝了他家的茶。为这事儿,冯六还成了一方名人。

李四把冯六举荐给了赵五。

赵五一听,连皇帝还去他家歇过脚喝过茶,这是确确实实的确有其事,比他之前编太后的梳子和名角儿的茶杯更有根源,高兴得差点没跳起来。

赵五寻思,这回的白茶,就说成是冯六做的,冯六家的茶,连皇上还喝过,可不是好茶么?可不得大卖么?

赵五启用了他的亲戚,一个看城门的小官,趁夜,把皇上喝过冯六家的茶的故事,写下来,贴到了各大州府的城门口。

这举动引来各城各镇的人们的围观,一夜之间,大家都知道有个冯六家的茶,是皇帝喝过的,是皇上赞不绝口的。

皇上喝过的茶,这可是好茶!百姓们争相购买,就想喝一喝皇上喝过的茶是什么味道,一时之间,茶叶店门庭若市,虽然价格比别人贵了四倍有余,每天早上开业不到一个时辰,仍然被抢购一空。

李四看着他从茶市上批发回来的尾货,平时放在面前也没有人要的便宜货,一下子变成抢手货,笑歪了嘴。

第四回

张三和李四,看到生意这么火爆,高兴坏了。

马上治了一桌酒席,请赵五。还开了坛18年的女儿红助兴。

席间,张三问李四,咱们的茶卖得这么贵,茶的品质可一定要保证。

李四笑笑说,哥,你傻!这客人可喝不懂茶好茶坏,客人是冲着皇上喝过的茶来的。这皇上喝过的茶,管它好还是坏,就算不好,也没人敢说不好!

赵五端起酒杯和李四碰了碰,笑着说,哥就喜欢你这种通透劲!咱茶不好怎么啦,咱卖的是名气!

张三心里不以为然,他是实打实的生意人,知道信誉和品质的重要性。知道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的道理。但是,看着李四和赵五志得意满的样子,看着天天挤破头想买茶的顾客,他也无法说出反驳的理由。

就靠着”皇上喝过的茶“这块招牌,从年头到年尾,他们异军突起,赚了个盆满钵满。

李四和赵五都脱下了原来的赤贫衣裳,换上了新做的员外服,肥头大耳,肥得流油。

然而,吃过尾牙宴回家的张三,却并不高兴。

媳妇问他,你为啥愁眉苦脸?是生意赔了?

张三说,没有,赚了。

那赚了为啥还不高兴?

张三说,帐上赚了,我亏了。

媳妇泡了杯铁观音给他,疑问:“这话我更不解了?”

张三说,从帐本上看,是赚了。但实际上,收回来的款,被李四支去一份,说跟茶农结算进货款。再被赵五取走大部分,说是给那些四处贴告示的人员付工钱。他们俩支完,帐上的钱,只够付店租和工人的工钱。

我白忙活了一整年,一个子儿没赚到!

媳妇一听呆住,半晌没回过神来。

第五回

第二年开春后不久,张三就打算退伙了。

他们的生意还是照样地好,但李四和赵五到柜上支取银子的时间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

到后来,店铺的开销,是张三一个人在支付,而赚到的钱,全进了李四和赵五的腰包。

张三一个人赔钱,李四和赵五赚翻了。

张三不傻,自然知道自己被人当了冤大头。他提出退伙。

李四和赵五没人有意见。现在牌子大了,客人多了,不派人出去贴传单也有大把的客人进来买茶,本钱降了,进帐的银子多了,张三退伙,正好少一个人分钱,多好的事!

张三就这样为他人作了一次嫁衣裳。他不甘心。

他思索良久,给这两年来所有的客人,写了一封信。痛陈了这个茶叶店的起源,编造故事的缘由,茶叶的货源和茶叶的品质。

他向所有客人忏悔,自己的助纣为虐,自己的引狼入室。

在开封府的刘老爷收到张三书信的次日,陇西的秦老板,杭州的甘老板,西蜀的姜老板,都收到了同一封信。

他们都知道了这个茶真正的故事,知道了这个茶并不是皇上喝过的,知道了他们只是借皇上打个幌子。

他们都把那些受骗买的茶扔掉了,或者送人了。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李四和赵五的生意。

愿意相信“皇上喝茶”这个故事的人,天下还有很多,愿意尝一尝皇帝茶的百姓,一抓一大把。

大周国国富民强,百姓富庶,能喝得起贵价茶的人,比比皆是。

走了一个,还有一个。

只要有好的故事在,就会有人甘愿掏钱。

赵五从这个生意里尝到了甜头,食髓知味,他又想到了一个新故事,把一个福宁府的大户人家的门房老头,说成是御茶园里出来的茶师,他做的茶,更要卖出高价。

那些听腻了皇上喝过的茶故事的人,他想把这个新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让他们继续掏腰包。

第六回

大周朝乾元三十年的夏,酷暑。

张三又回到鹭城去卖红木了。

李四和赵五还要做他们的白茶生意。这回是两家店铺了,一家是皇上喝过的茶,一家是御茶园传承人的茶。

生意做得更大了。

喝茶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里,最初那个出钱的人,叫张三。

张三,也不太愿意记起曾经和李四赵五一起做过茶叶生意。

那些曾经收过张三书信的客人,在时光飞逝之后,渐渐忘记了这件事。

当伤痕修复之后,又会坠入新的故事当中,为新的故事,心甘情愿买单。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张三输了,李四和赵五赢了。成王败寇。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四和赵五成为了成功的者的代名词,谁还会记得失意的张三呢?

尾声

这个故事,就讲完了。

并且,没有续集。

御茶园制茶师的故事,等找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再讲。

请原谅我起的名字都太简单,为了便于记忆,不想起得太复杂。才不想学马尔克斯,把《百年孤独》里的人物名字,起得那么复杂,如果没有边看边画一个人物结构图,基本上是看晕掉的。

这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也每天都在结束。

有起,就有落。有舍,就有得。

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看苍天饶过谁?

关于假茶/撕逼/踢出局/茶圈大戏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