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的四大茶人,三个被尊为“茶圣”,一个“茶神”,你知道几个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6 00:25:09

文|禅茶君

在中国至少有三位与茶有关的人物被当之无愧地誉为圣者—神农、陆羽和吴觉农—它们分别引领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叶文明之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茶的发现茶的兴盛和的现代化。

01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距今四五干年之久的华夏部族领袖神农氏虽然还属传说中的人物,但在茶界却已被公认为最早发现茶并把它与人类结合起来的伟大始创者。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还记载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个荼就是今天的茶。

02“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陆羽(733·804),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陆羽壮年时期完成的著作《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茶叶文明的专著。自《茶经》始茶学成为一专门的学问,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在《茶经》中,把团茶的制造方法分为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步。

如欲窥中国制茶技术演进的全貌,从历代的茶书探索,即可得一完整的概念。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唐朝以前因无专论的茶书,关于茶的总总,约只限于文人的吟咏,而对其基本认识则文献阙阙,故难以考证汉、魏、六朝制法究为如何。

不过由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著广雅一文曰:「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此可得知唐以前即做成饼状的团茶,至茶经出,即将制茶的器具及方法著书立论,承先启后,公诸社会,后人欲研究茶史、茶事,均首推茶经,原因即在此。

03制茶技术始于唐而兴于宋,宋徽宗著《大观茶论》

宋帝皆嗜茶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宋徽宗不但亲自著作《大观茶论》,谈论茶事,更不惜出重金以寻新品种的贡茶,因此团茶种类不断翻新,据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记,贡茶在极盛时,有四十余种品类,且在制茶技术更有一大步的进展。

据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的团茶制法,较陆羽的制法又更精细,品质也更为提高,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从制造过程看来,较唐朝的团茶更为细致,而其种类也不断翻新,技术上也有突破的发展。

宋朝末年其种类也不断翻新,更由于宋代饮茶风气昀普遍,名茶不下百种之多,技术上也有突破的发展,宋朝末年发明散茶制法,于是制茶法由团茶发展到散茶,使得茶的制法和古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燮。

到元朝团茶渐次淘汰,散茶则大为发展,末年时又由「蒸菁法」改为「炒菁法」,明时团茶已不再流行,炒菁散茶则大为流行。

许次纾《茶疏》所载者,即为炒菁制茶法,一直到现在还是使用炒菁法,只是技术上,作业上更科学化、更创新,发展至今,速溶茶(茶精)的问世,对平日饮茶解渴与保健,确是相当便利。

04当代茶圣吴觉农应运而生,著有《茶经述评》

自陆羽后经过十个世纪传统茶叶文明的积淀到了20世纪中国茶叶经历了从极度衰竭到复兴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中国茶经受了时代的激烈震荡,其变幻之大险阻之多建数之广,业绩之面貌刷新之全面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所没有的。

而在这溦烈震荡中诞生的当代茶圣吴觉农,则是谮写这一光辉历史篇章的我国茶业界的一代宗师。

“考原产地、正名分;建实验场、兴实业;培养人才、办高校;科技兴茶”,吴觉农先生是中国当代茶界的一面旗帜。

他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华茶复兴的代表人物,他是我国茶史考证和茶政改革者、茶叶外贸践行者、茶叶出口产地检验创始人、茶业高等教育开创者、茶叶科研开拓者。

他主编的《茶经述评》对自唐迄今茶叶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作了系统的总结,为研究茶史铺平了道路。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作,成书已1200多年,古往今来,从未有人对这本茶界学者奉为神明的茶圣所著的茶叶专注提出质疑。吴觉农却认为:“原文比较古涩,不易看懂,有的内容值得商榷,由于时间的流逝,《茶经》所叙述的造茶工具,煮茶、饮茶的器具等部分,有的已无现实意义。”

吴觉农先生(第二排左一)在浙江茶叶改良场

吴觉农花了多年时间钻研《茶经》,于1987年写成《茶经述评》。《茶经述评》有译注,有评论。译注通俗易懂,评论富有新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时在理论上以科学说明,又以发展的眼光对茶叶研究提出新课题,为进一步研究茶叶提出了方向。

这本专著有科技知识,有历史资料,既评述了陆羽的《茶经》,又兼及其他古农(茶)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巨作,被誉为“20世纪的新茶经”和“茶学的里程碑”。

陆定一特地为之作序,他说:“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就是20世纪的新《茶经》,吴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说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编者按:

如果说神农氏是茶叶发现者,那么陆羽便是茶叶学科的创立人,而吴觉农则是当代茶业贡献最大的人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

用户评论

遗憾最汹涌

我之前对茶界不太了解,看完这篇文章后感觉四个名字都挺出名的,分别是陆羽、赵佶、顾恺之和吴觉农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听说“茶圣”陆羽写了一本《茶经》,他的书是研究茶叶的必读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我对宋代的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赵佶作为一个著名的画家又精通茶艺,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顾恺之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历史课本里看到过,他在哪个朝代活跃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哎呀,你提到的这些“茶圣”都是唐朝的人物吗?那么吴觉农是现代有名的茶叶专家,他做了哪些贡献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陆羽被称为“茶圣”,是因为他对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吧?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赵佶不仅懂茶还擅长画花鸟画,他的艺术成就是否也融入了茶艺中了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顾恺之的“茶”是不是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了?那时候人们对于品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吴觉农作为现代人物提到了,他应该是推动中国现代茶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吧?他的事迹有哪些具体的例子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这三个被尊为“茶圣”的人他们的故事都好神秘啊!特别是陆羽写的《茶经》,对后世影响这么大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态的妖孽

赵佶虽然是一个皇帝,但他对茶也这么有研究,难怪茶艺讲究那么多礼仪和文化内涵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顾恺之虽然主要以绘画出名,听起来他对茶的理解应该也是挺高深的吧,可能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吴觉农的贡献在当今世界茶叶市场上应该是举足轻重了,比如说他引入新的种植技术或是推广中国茶文化到世界各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每次读完这些关于“茶圣”和“茶神”的故事,我都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敬畏与认同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了解了他们的背景后,感觉“茶神”吴觉农等人的贡献不仅仅是茶叶领域内的,在文化传播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除了他们四人外,还想知道在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力大、对茶文化有深刻研究的人物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茶圣”的称号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对其一生致力于茶业的最高认可吧?这四位都是如何做到名满天下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儿

吴觉农等人的时代背景对他们成为行业引领者有什么影响吗?他们是不是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在了解这些名字的同时,更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下中国茶的历史和传统制作工艺,感觉这背后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冷低能儿

看完这个标题后,我对“茶神”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见解。每个称号都代表着对一个伟大贡献的认可,不仅仅是爱喝茶那么简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