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牡丹喝起来很凉,尝起来像薄荷糖。正常吗

来源: 小编
发布时间:2024-01-24 21:58:28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新白牡丹喝起来很凉,尝起来像薄荷糖。正常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新白牡丹喝起来很凉,尝起来像薄荷糖。正常吗的知识,包括新白牡丹喝起来很凉,尝起来像薄荷糖。正常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下午,我在喝2017年的白露茶。

药香浓郁,汤鲜爽口。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喝它,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滋味。

两个茶友一下子清空了半个仓库。称重的时候阿洛说,给你5克喝。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个老千年了。回想起来,两三年前见过一次。

老家伙越来越少,一次喝不到一泡。我觉得2017年的这些老白茶应该撑不到明年的618。

如果能预约,那就更快预约。

于是李麻花申请称了一罐放在茶几上作为镇桌之宝。

就像我小时候喜欢一盒酒精巧克力。最后买了,放在柜子里。成绩不是特别好,不敢拿出来吃一个。

老茶量少,一定要珍藏。

珍惜它,隐藏它。

我正开心地眯着眼喝着这款2017年的老白露,前两天看到了茶友的留言。

白牡丹的。

新白牡丹喝醉的时候很酷,就像吃薄荷糖一样。正常吗?

当然不是。

思考这个问题涉及到清凉薄荷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喝好茶的时候是非常容易感受到的,而且这种感觉大部分时候是可以通过感官的敏感来清晰判断的。我想大多数爱茶的人对它也是极度困惑的。

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文字来记住它。

喝好茶,比如清凉、薄荷,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是一种刚摘下来的薄荷叶,用开水冲泡,然后放凉,感觉在喉咙里。

但是请注意清凉感和薄荷感。它是一种感觉,但不是味道或气味。

只是喝茶时的一种体感,是皮肤表皮细胞感受到的一种略低于体温的冰冷清凉感。

是一些类似薄荷的物质散发出来的清凉感,附着在咽喉内膜上,给人体营造出一种深沉、可感、清凉的意味。

所以薄荷既不是气味,也不是味道。

确切的说,和吃薄荷糖不一样。

薄荷糖的薄荷味吃起来。

它是薄荷糖含在嘴里,分布在口腔,上升到鼻腔,给我们一种气味的时候立刻释放出来的气味。

是的,薄荷糖的薄荷味是一种气味。

在我们的嗅觉记忆中,一种气味可以归入薄荷的味觉范畴。

很容易认出来,司空见惯,在各种薄荷味的糖果中遇见,吃到,都是家常便饭。

喝好茶是用哪个器官感受清凉感和薄荷感的?

是喉咙。

当你喝下一口新鲜的白牡丹茶汤,当这新鲜的白牡丹茶汤滑下你的喉咙,很快,你喉咙深处的薄荷感就会像山中的雾一样从山里冒出来,上升,徘徊,贯穿你的喉咙,翻涌到你的喉咙。

所以整个人都能感受到清凉的薄荷感。

整个喉咙感觉凉爽舒适,就像夏天在一片深深的竹林中休息,阳光进入一片小树林,从绿色的苔藓中向我反射回来,——。

吃薄荷糖时感受到的薄荷味,不仅仅是用喉咙感受到的,也不是喉咙里的第一感觉。

薄荷糖的薄荷味首先是用嘴感受,用鼻腔呼吸。

正是这种糖在口中咀嚼融化,其释放的薄荷香气漂浮在鼻腔上,荡漾在舌面上,从而被闻到、尝到。

之后,当这种薄荷味的液体被咽下,流过喉咙,滑下喉咙,我们的咽部和喉咙就会闻到薄荷味,感受到薄荷的味道。

这时候喉咙里的薄荷味又会回顶,薄荷味又会聚集到鼻腔里。

在喉咙里,当薄荷糖的味道上升到鼻腔的时候,这个咽喉通道就会觉得凉凉的。

可以看出,白牡丹的清凉感感觉纯净直接,而薄荷的薄荷味,尝起来和闻起来都需要多个部分的联动才能更清晰的分辨和感受。

白牡丹的薄荷味是一种凉爽的感觉。

冰冰凉凉的,让喉咙很舒服。

它是一种天然物质,它的浓度也与这种茶的山度成正比,与这种茶的地理位置是否足够阴凉密切相关。

但是薄荷糖里的薄荷感是一种薄荷味,带一点冷的感觉。

是一种精制的薄荷味,代表工业生产的气味,有很强的浓度。

它的浓度与从这块糖中提取的薄荷香气直接相关。

和这种糖果加工时的配方密切相关。——的配方里有多少薄荷香精,这款糖果就有多香。

这种工业香味无法与白牡丹的薄荷和天然雕刻感相比。

如果新白牡丹喝起来清凉爽口,吃人工加工薄荷糖的薄荷味也差不多,那肯定是不正常的。

要么是喝茶的人感受错了,要么是茶掌柜介绍错了。

但归根到底,我从来没有喝过纯正好喝的阿尔卑斯新白牡丹。

或者,喝到过,却没有细细体会。

村姑陈来介绍一个经验。

感受新茶白牡丹当中的薄荷感,需要用喉咙去感受。

这股薄荷感、清凉感,它是发生在喉间的,是茶汤咽下之后方才感受到的——当你把感受的时间节点、感受的身体部位都弄清楚弄明白之后,再来感受,再来体会,便渐渐会有眉目了。

总之肯定跟人工香精调出来的薄荷糖味道不一样。

毕竟,新白牡丹中的清凉感是天然的,是生长环境赋予茶树的, 是先天自带的,是生成在细胞的DNA里面的。

薄荷糖则是人工添加的。香精。

天然与人工提炼,浓度不同。

那种清灵与晦涩的差异,也自有云泥之别。

多喝几次,多感受几次,便懂了。

不难。

无它,唯喉熟耳。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