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姥山邂逅绿雪芽,貌似弱不禁风,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始祖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8 12:08:22

太姥山有着“海上仙都”的美誉,自然风光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著称。因为我来的时候正好下大雨,所以一整天的行程都是在湿漉漉中度过,未见云雾缭绕,只有云雾迷朦,好在风格虽然大相径庭,但风景依然不错。尤其是钻几个山洞和观一线天时,雨水时而淅沥,时而如注,敲打在巨石或者岩壁上,发出悦耳的不同声响,可谓别有一番韵味。

上山前就听说这里的鸿雪洞前有一树绿雪芽,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茶之一——白茶的始祖,到此一游当然不能错过。然而等抵达目的地,第一眼看去,竟然是有些愕然和失落的,如果没有搞错,那株瘦小纤细的茶枝应该就是此地的主角了。后来看到其他人在它长势繁茂时拍的照片,虽然显得郁郁葱葱一些,却仍然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实话实说)。

福鼎白茶因“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又名“绿雪芽”。而很难想象,太姥山这棵就是福鼎白茶的原始“母株”。白茶是中国绿、红、黑、黄、白、青(乌龙)茶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广舆记》就这样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闽小记》《闽产录异》《闽游偶记》《太姥山指掌》等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自从清代福鼎先民从绿雪芽原始母株引种后,还成功培育出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稍作功课了解之后,我也深刻理解了这株”小树苗“的珍贵和不凡,难怪景区会把它保护得这么严密。

清代周亮工《赖古堂集》闽茶曲十首之一《绿雪芽》诗曰:“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搓,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应教伴义茶。” 诗人汪懋麟也曾如此感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到民国,卓剑舟著有《太姥山全志》载:“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深谙白茶的功效和价值。

“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毫显……”福鼎人爱用朗朗上口的节奏介绍白茶,像诗歌一样好听,又像山歌一样亲切。2008年,“福鼎白茶”正式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有趣的是关于太姥山的这株绿雪芽,还有好几个传说,在这里我就稍作整理简述吧:

一,相传福鼎竹栏头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陈焕,性至孝,但因地瘠,双亲难得温饱深感愧疚。于是某年某日持斋三日后,他便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最终就是在鸿雪洞觅到这丛茶树,分出一株带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盎然,“福鼎大白茶”正是由此而生。

二,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治病,但都徒劳无功。后来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发现榛莽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亭亭玉立的小树,正是绿雪芽。蓝姑把晒制成功的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从此太姥山的茶因为品质上乘,也随之很快名扬四海。

不知道朋友们看完,更青睐哪个呢?

其实像这样有来历的老树,大多其貌不扬(比如杭州超山景区的唐梅宋梅也是这样),所以大家如果去太姥山游玩,打卡这株古茶前,先看此文有个心理准备,就不会再感觉失望了,哈哈。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