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陈试过茶,从白茶到武夷岩茶,从干茶、叶底、汤色到滋味

来源: 梅丽
发布时间:2024-01-14 23:27:2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村姑陈试过茶,从白茶到武夷岩茶,从干茶、叶底、汤色到滋味这个问题,村姑陈试过茶,从白茶到武夷岩茶,从干茶、叶底、汤色到滋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我中暑了。

福州人应该在端午节期间做一些民间活动。

很热,很热,热到脱水,最后中暑了。

晚上喝茶没什么味道,总是很困。本来想试试岩茶十二金女,结果也做了。

歪歪斜斜读,红楼梦第101回。

看到宝玉上学,我先跟黛玉告别,我跟他说:好妹妹,放学我去洗那胭脂膏。

他还采了洋槐花和祥云一起酿酒。

不喜欢政治生涯和经济知识的人更喜欢这些歪理邪说。

就像村姑陈一样,她不喜欢课本,更喜欢这些诗,画,茶,还有,嗯,菜谱。

最后我手里拿着一本书睡着了。

睡着之前去某宝买了一盏灯,像宝玉的玻璃宫灯,准备放在茶几上,看书喝茶的时候点亮。

好像因为这盏灯,坐在下面的人一举一动都变得风情万种。

昨晚下雨了,今天醒来感觉好多了。今天气温比昨天低4-5度,稍微舒服一点。

下午,我开始试茶。

一盒岩茶。数数,有三十多个。

喝多了,估计会醉。只选了7款喝。剩下的留到明天。离端午节假期还有一天。希望节后十二金钗能上架。

帮我在武夷山找小品种茶的妹子已经疯了。

她说,如果你找不到满意的,我就罢工。

黑你。

好像只有S少爷能伺候我这种挑剔的人。

今天试了七种岩茶。

都是上火,所以是微火茶。

当然,在别人眼里,这是轻火。因为目前很多人把流水烤出来的茶当做轻火岩茶,而烤一把火的算中轻火。

七种岩茶,从中午喝到晚上。

我只喝了两杯就有点饿了。我吃了一包苏打饼干,我饱了。继续努力。

每种茶冲泡4次。看干茶,看叶底,看汤色,看气味,看滋味。

拍照,写品鉴笔记。

有的被选中,有的没被选中。都详细记录了。

有二十多种饮料等着喝。有名丛,也有小品种。

今天有一些很棒的茶。有很神奇的。明天,也有值得期待的事情。

把这些试镜从0755到79000的过程记录下来,让大家以后看清楚,喝清楚。

十二个金钗的组合,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妹,一组出道。

你必须经历淘汰和选秀。

当然没有暗箱操作,有的只是各种指标的竞争,各方面表现的平衡。

十二种岩茶是从几十种岩茶中诞生的,不容易。这完全取决于命运。

剑锋来自磨砺,梅花香来自苦寒。

岩茶十二金钗试镜第二场:

黄观音:

我很久没有喝非常香的茶了。

上周喝了一批毛茶(半成品岩茶),只觉得香气浓郁,但是汤真的很稀,稀到咽下去舌头上挂不下东西。

和喝白开水一样好。

我一共喝了二三十种,但是在嘴里很淡。直到吃了一条水煮鱼,我才感觉好一点。

今天收到这批轻火岩茶,第一个被选中品鉴的是黄观音。

黄观音在岩茶圈以飘香著称。

这位祖籍闽南的乌龙茶玩家,以飘香著称于岩茶圈。

但有时候你喝的黄观音太淡,香气太腻,反而失了本色。

今天的黄观音是村姑chandy挑出来试的。想知道这个泡茶器是什么水平?谁能保留黄观音的香味,使其汤浓而滑,不显苦涩,就认为是技术高超。

果然,作为今日第一岩茶,黄观音没有让人失望。

第一拳的盖子上,是满满的栀子花香。在汤里,栀子花香也很浓郁,浓浓的,强烈的释放在茶汤里。

最出彩的是这花香不淡,它有底子,它在茶汤里,它在浓滑的茶汤里。是的,这个黄观音的泡茶器技术还是挺好的。在这种微火中,黄观音的汤又浓又滑。

香滑的茶汤很好喝,滑在里面,香在里面。

这种好手艺,留香又能让汤变浓,真的是良心之作。

在喝了第三杯酒后,李麻花强烈表示他被选中了。

打了个大勾!

雀舌:

第二款是李麻花选的,雀舌。

我本来想喝瑞香,但李麻花说,去年那款大爆款雀舌让她记忆犹新,极想尝尝今年的雀舌,是否有去年的风貌。

于是就喝了雀舌。

干茶的颜色是黑褐色的,比较均匀,可见焙火工艺是到位的。

第一冲冲出来,村姑陈就被俘获了。

第二冲的盖香,更迷离了,分为了前中后三个调。细微处的转折变化,让人直叹“红香绿玉,娇美无俦”。

香气还在其次,汤水细润而微稠,有浆感的茶汤把层次丰富的花香含在里面,令喝的人感觉在吸食一杯花蜜香露,唇齿留香,才是最妙之处。

看过我们从前的十二金钗或者是雀舌文章的看官应该还有印象,雀舌的标志性香气,是一种脂粉香。

像是秦淮八艳,像是贾府四艳,是女子身上那种胭脂花粉的香气。

今天的这款雀舌,第一冲的盖子上,就盈满了高扬的、风格明显的七里香的花香。

那种香气清长的,在船上坐着就能香传数里的花香。

像是簪在鬓边的那一串茉莉,洇了酒气,被体温一蒸,花香瞬间明亮了八度,随风传送得更远了。

这花香,在丝竹声中,随着水波,飘飘摇摇,闻到的人,无不心旌摇曳,心向往之。

当然,这款雀舌,也被选中了。

瓜子金:

第三个选择喝瓜子金,是因为这是一款名丛。

是武夷山的家生子,极古老的一款茶树品种。

喝了两款香气迥异但都以香取胜的岩茶,便得要喝一款汤水厚一些的,不以香取胜的,才能中和味蕾。

瓜子金的条形,有点像肉桂,都是细椭圆形的。颜色是黑褐色,火功为轻火。

然而,喝过之后发现,瓜子金被做成轻火茶,实在有点吃亏。

尤其是排在黄观音和雀舌这两款大香款岩茶的后面喝它,实在让它有点发挥不出优势来。

名丛们,品种古老,不以香气高扬奔放取胜,而是走传统武夷岩茶的“水路”。即汤水要细,要柔,要滑,要醇厚。

而轻火的工艺,却让它的汤水,稠不起来,滑不起来。同时,它本身的品种香里又不是尖锐张扬的花香,这样一来,香不鲜明,水不够醇厚有记忆点,综合起来,评分就比前两款茶弱了许多。

喝过了前两款香到极致的高香茶之后,再喝瓜子金,只觉得平淡无奇,不够有特点。

不过,它的炒瓜子香,老寿眉般的药香,接近白鸡冠的药香,仍然是极有特色的。

故而,这款先不选中,留用待定。

瑞香:

前年挑选十二金钗的时候,选过一款瑞香。

香气极度丰沛,极度有层次感,每一层的香气都是不同的风情,极为惊艳。

故而对瑞香这个品种,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喝过瓜子金的平淡之后,便想喝一款香气好一点的茶,缓和一下味觉。

然而,这款瑞香让我失望了。

它的干茶香是焦糖香+药香。

在第一冲里,盖上的香气是较淡的,花香并不像从前那款瑞香一样,香得极的层次感,有多种丰富的香气分子在里面。

而是香型单一,只有一种类似空谷幽兰的香气在汤水中荡漾。

到了第二冲,香型仍然很单一,没有那种落英缤纷般的汤感。汤水中有花香,但花香浅,细幽,不够有冲击力。

但汤水的感觉却是十分的好。

汤感轻柔,顺滑,细腻,这彰显着它极纯正的山场。

然而,第二冲的尾水上,出现了酸味,沤味。这是工艺上的重大缺陷,当然一般人喝到可能还会觉得这股酸味很好,觉得是梅子香。

但缺陷就是缺陷,跟能不能被人喝出来没有关系。

自然,这款瑞香,惨遭淘汰。

黄玫瑰:

特意去拿了一枝玫瑰花,来配这款黄玫瑰。

黄玫瑰也是黄观音家族的成员之一,它的特点,也是香气高扬,香气明显,香型招人喜欢。

可以说,黄玫瑰是黄家的小花。

就像是米国的卡戴珊家族的小妹妹。

黄玫瑰的标志性品种香,就是玫瑰花的香气,当然有人要说,有一些玫瑰花是没香气的,或者说香气淡的。

但大多数蔷薇科蔷薇属的植物的花朵,都是有香气的,并且香气还极为有特色的。

是那种怡人的,清甜的,悠长的,令人有“雪白粉嫩”之感的迷人花香。

今天这款黄玫瑰,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跟它的同门黄观音一样,表现得非常优秀。

第一冲的盖香比较平淡,是细幽的,像兰花一般的香气。

到了第二冲,它开始发力了。

盖上的香气转变成了清晰明了的,飞扬轻盈的玫瑰花香,也可以说蔷薇科花朵的香气——你在大多数月季、玫瑰花的花蕊里可以闻到的气息。

那是一种清丽的,娇艳的,有轻红粉白之态的,花香。

是喜出望外平儿理妆里面,宝玉给平儿用的、用花瓣蒸了拧出水,兑了香粉自制的茉莉花粉——抹在腮上,只觉又颊透红,又香又艳——活脱脱就是温八叉笔下的“香腮雪”。

毫不犹豫地,这款黄玫瑰,选中了。

春兰:

去年夏天选的轻火版十二金钗里,也有春兰的身影。

它的条形宽大,像极了水仙的模样儿。干茶是花香+焦糖香。

第一冲的盖香才闻到,便发觉今天的花王非它莫属了。

盖子上那股浓郁的,清郁的,凝脂似的花香,直勾勾就能把人的魂给勾了去。

第一冲的汤水一入口,便更加肯定了认定了,这款轻火岩茶春兰“花王”的身份。

汤水里那浓郁撩人的花香,固执地像一股龙卷风,把兰花,桂花,缅因花,茉莉花,柑橘花的香气,凝成一股,狂放地袭卷而来。

这阵香氛所到之处,无一能幸免。

只有投降的份。

神奇的是,香气好的岩茶,通常汤水不太稠和厚,但这款春兰,汤水滑,略稠,花香盈在汤水里,于回甘中,持久绽放。

那股浓郁的,霸气的花香,只能用香霸天下来形容。

方才感觉贴切。

毫无疑问地,春兰也中选了。

岩香妃:

最后一款岩茶,其实当时第一个就想喝它。

因为这个特殊的名字,因为从来没有喝过这个品种的岩茶。

因为新鲜,所以想尝试。

然而,喝过就失望了。

这款岩香妃的火功,是这七款岩茶里最重的。喝起来就是一股烟味,挥之不去,退火还需要一段时间。

盖上的焦糖香,过于浓烈,可能外省的茶友,会不喜欢这种重一点的烟味。

另外,汤水中花香较淡,滋味也略淡,虽然退火之后,可能汤水会更稠厚一些,浆感也会更明显一些,但香气上的表现力平平,这种特征不明显的岩茶,不足以入选《岩茶十二金钗》 。

还是比较遗憾的,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名字。

岩香妃,一看名字,就是一款有故事的茶。

只能看未来的机遇了。

【后记】

今天的试茶结束了。

结束的时候,还蛮兴奋的。

七款里,挑出了四款可用的,并且是各自有不同特征的。

这入选率,已经是相当高了。

不比之前喝毛茶的时候,三十来款,一款没选中,那场面,太尴尬。

明天还要继续试喝。

不知道明天的那些茶里面,有几款可以入选,有哪些要惨遭淘汰。

光看名字,没剪泡袋之前,答案仍然是不知道的。

正是这般的有猜想空间,选茶这件事,才变得分外有趣。

村姑陈试过茶,从白茶到武夷岩茶,从干茶、叶底、汤色到滋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村姑陈试过茶,从白茶到武夷岩茶,从干茶、叶底、汤色到滋味、村姑陈试过茶,从白茶到武夷岩茶,从干茶、叶底、汤色到滋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