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白茶冲泡图文实验:正常喝水和坐在杯子里15秒有什么区别,白茶冲泡图文实验:正常喝水和坐在杯子里15秒有什么区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泡茶,两个简单的汉字,一句话,对于一些爱茶的人来说,很简单,但倒茶和倒水之间,只是一瞬间。
但是要让茶好喝,这两个字就变得不一样了,很有用。
冲泡是白茶新的涅槃重生。采摘、制作、保存后,还要在茶几上接受最后的考验。
在冲泡过程中,会影响口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注水温度、注水方式、冲泡水、冲泡茶具等。会影响全身,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产生蝴蝶效应。
其中,如何有效控制出水时间是必修课,也是必备技能。
不止一个茶友问如何有效控制冲泡新白茶的时间,甚至有茶友直接告诉村里陈大妈他的——新白茶的冲泡方法,第一次拿杯15秒。
Oh, my God!
第一次听说新白茶要在杯子里坐15秒,我不自觉地把嘴里的茶汤咽了下去,坐在杯子里后的味道浓浓的,又苦又涩。
于是,就诞生了以下实验。本实验以村姑陈和的茶为对象,耗时3个小时,采用快速倒水法和15秒坐杯法两种不同的冲泡方式,比较两种冲泡方式在滋味、香气、汤色、口感等方面的差异。
实验对象:2018级春尾长寿眉(产于太姥山高山茶区)
实验设备:矿泉水、秒表、2个盖着120ml白瓷的碗、几个茶杯、水壶、2个透明玻璃茶海、小电子秤(家用版)、茶夹等。
实验变量:出水时间。
一组是快速出水5秒(通常利用率最高),另一组是快速出水15秒(茶友提供泡茶方法)。考虑到每个人坐杯时间不同,为了保证统一性,取15秒为固定坐杯时间。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比如也是用100的开水冲泡,120 ml白瓷碗装5 g白茶,环壁注入等量的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准备好,开始酝酿。
为方便阅读,5秒出水的一组称为A组,坐15秒的一组称为B组,下面用代号代替。
第一冲
A组(5秒钟)
100沸水,环壁注水,盖上盖子,计时5秒后出水。
盖香:揭开盖,闻起来很香,盖干了,有新鲜的芭蕉叶香。封面香整体清新爽口,末有幽静的花香。
汤色:颜色较浅,为浅牙色。
口感:茶汤清新,绵软香甜,有香蕉叶的香气,整体口感清爽。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5秒出水很快,比较快。第一批茶叶没有完全舒展,有些茶叶没有泡透。
b组(15秒)
100沸水,环壁注水,盖上盖子,计时15秒后出水。
盖香:盖子上的花香比A组更浓,盖过了清新感。
汤色:颜色比A组深,为深牙色。
口感:茶汤味道更浓,微苦,水中花香更明显。
B组茶叶浸泡时间长,茶叶更舒展。
二冲冲
A组(5秒钟)
盖香:白茶经过第一次开水浸泡后,毛孔打开,第二次浸泡盖香,花香明显浓郁很多,与鲜度保持同步。如果用一颗星(满分五分)代替花香,则花香为:
汤色:淡秋香色。
口感:茶汤口感绵软醇厚,汤饱满圆润。细细啜一口茶汤,花香落入水中,属于高雅范畴。
b组(15秒)
盖香:B组的长寿眉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香气物质释放较多。封面上的花香比A组浓.用星星代替花(满分五分)。花香:
汤色:汤色比A组深一个色号,是秋香色。
口感:汤浓,落水花香更明显,但茶汤苦味加重,几乎吃不下去。
第三次冲刺
A组(5秒钟)
改相:第三个rush,改相明显比前两个更丰富,更尊贵。花的香味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丰富程度更高。新鲜香蕉叶的香气变淡。
汤色:颜色达到顶峰,是所有茶汤中颜色最深的时期。颜色是带黄色的金红色。
口感:冲泡后茶汤的纯净感更加明显,汤里有微微的苦味。甜甜的,带着花香。总的来说,让人感觉汤汁纯净和谐,有花香,有鲜味。
b组(15秒)
盖香:盖子上的花香在这个泡泡中达到顶峰,香气浓郁,花香甘甜。这时,新鲜粽子叶的香气开始出现在盖子的尾调上。
汤色:汤色与A组不相上下,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B组的颜色还更深一些,是暗红金。
口感:前两次冲完后,第三次冲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味道很浓,很像隔夜茶的味道。
丝丝冲
A组(5秒钟)
盖香:这一冲,A组的长寿眉开始发力,香气张扬,改变了之前默默无闻被吊着的局面,开始转败为胜。此时的盖香是花香之乡,香气浓郁,达到五星满分。
汤色:比上一泡淡,有点像香槟金。
口感:汤内稠度较明显,汤鲜香,花落水中,咽下后脸颊上有唾液产生。
b组(15秒)
盖香:盖子上的花香明显下降,变淡许多。反倒是鲜粽叶香变得浓郁。
汤色:颜色会比A组稍微深一些,但没有仔细看,差距不明显。
口感:这一冲,苦涩味明显浓郁许多,尤其是涩感,特别明显,在口腔里感觉形成了一层膜,阻碍了我们感受香气与汤水。且淳感明显弱了,丰盈之感消失殆尽。
小结:
这是两组白茶香气、口感的风水岭。
从这一冲开始,A组寿眉后来者居上,香气与口感惊艳四座。
而B组的香气与汤水,开始持续走下坡路,似年少便成名的方仲永,花了两年的时间成名,却要用一生的时间下降。注定是昙花一现。
第五冲
A组(5秒)
盖香:盖香,依旧是花香的天下,香气仍旧强劲,这一冲,在尾调上可微微捕捉到鲜粽叶的香气。
汤色:较上一冲淡一些,但变化不是很明显。
口感:与上一冲相比,汤水淳和感稍稍下降,水里的花香浓度也稍微淡了点,但还属清晰明朗。
B组(15秒)
盖香:盖香,是粽叶香的天下了。粽叶香,是普通白茶到最后阶段,淡得不能再淡了,才出现的香气。是白茶所有香气的底色。盖子上花香变得浅淡。整体就是茶香淡到极致的感觉。
汤色:在汤色方面,差距倒不是特别大,与上一冲相比,稍微浅了一度。
口感:汤水里的香气物质,少得可怜,只能负隅顽抗,然而这些能让人产生满足感的味道,全部被苦味、涩味所替代,汤水里出现鲜笋味,整体给人的感觉,垂垂老矣。
第六冲
A组(5秒)
盖香:盖子上的花香,下降两分,但还是能闻到明朗的花香,香气变得清雅,带有些朦胧美。鲜粽叶香变得更浓郁。
汤色:汤水比上一泡更淡一些,看起来会比B组汤色更深。
口感:淳和感弱了些,汤水里带着清甜,花香藏匿在水中,粽叶香在汤水里开始变得明显。
B组(15秒)
盖香:彻底没有了。只有树叶和木本植物的味道。
汤色:汤色比A组淡,类似浅秋香色。(感觉轮回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口感:味薄,涩、苦,喝一口,整个口腔都被麻痹的感觉,实在不是愉快的喝茶体验。
从香气、汤色、口感等方面表现来看,A组寿眉所剩余的内含物质,远比B组要丰富。A组茶,坐坐杯,还能冲泡到第10冲左右。至于B组寿眉,没有再继续泡的必要,是时候换茶。
结论:
1、如果想喝中药,就用B组的方式去泡茶。
2、A组(5秒)所用出水方式,让茶更耐泡,能完整保留高山茶的品质特点,茶汤柔和,口感更好。
3、B组(15秒)的出水方式,让茶汤会带有明显的苦味、涩味,茶汤比较浓烈而刺激,丝毫没有泡出高山茶的柔和之感,少了高山的空灵韵味。
4、前三冲,B组(15秒)的盖香、水香会比A组更(5秒)突出,但是从第四冲开始,几乎就没有了白茶引以为傲的花香,仿佛一夜之间,香气彻底消失。
感悟:
5秒出水的方式,能够保证高山茶的风韵,可让人充分体会到高山茶的柔和、甘甜与鲜爽。
而15秒坐杯后出水的方式,彻底毁灭了高山茶的高品质,让其变得又苦又涩,茶汤还特别浓烈,半点也找不到高山茶鲜爽柔美的影子。
然而,为什么还会有人提倡15秒坐杯式泡法呢,因为,他家的茶,是平地茶,或者工艺不好的茶,本身就没有什么味道,如果不坐杯,那和喝白开水完全没有区别。所以,才教给大家,一定要坐杯,闷杯,而且,
不能用滚开水。
这是心里有鬼。
而我们高山茶,可以大声地通知所有人,沸水, 快出水,10泡仍有花香。
唯有艺高,才胆大。
关于白茶冲泡图文实验:正常喝水和坐在杯子里15秒有什么区别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