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七
和陆羽一起跋山涉水,造茶,煮茶,饮茶,一双芒鞋,一匹瘦马,感受一颗无所受累的赤子之心。
《茶经》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也是中国国茶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文献。
《茶经》三卷共十篇,详细论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将茶事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宁静坦然的人生滋味。
茶之事
《茶经》第七篇——茶之事仅有七千余字《茶经》中笔墨最重的一篇。陆羽在《茶之事》中介绍了饮茶的历史,先是一一列举茶史上著名的人物,远至上古时期的神农氏,近到唐朝开国元勋,共四十二人。其中涵纳了治国贤君,名士,文人,将领,仙人,鬼怪,名僧,道人,百姓,妇女,老翁,几乎每一段历史,每一个阶层都深藏着无数爱茶人。
【原文】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酰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江氏家传》中记载了江统劝谏的故事:“江统,字应元,曾经上书劝谏道:”您在西园卖醋, 面,篮子,菜,茶之类,太有损国家的体面,“江统的舅舅便是做买卖的人,他将茶作为买卖的物品放在自己的集市上卖,也不足为奇。"
《宋录》中记载:“刘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新安王刘子鸾和豫章王刘子尚,前往八公山拜访昙济道人,道人摆茶招待了两位王子,豫章王刘子尚尝了尝茶,说道:“这明明就是甘露,怎么可以说是茶呢?“真想亲口尝一尝昙济道人的茶。
南宋有个著名画家叫王微,不仅画工传神,诗词歌赋也超乎常人,他的《杂诗》中也有茶的影子。“孤孤寂寂地关上了高阔的门,这一座空空荡荡的豪楼广厦啊。我日日等您您却永远不会归来,就收了眼泪从今以后以苦茶度日吧。“可怜的采桑女子,丈夫有宏图大志征战在外,最后的结局却是客死他乡,临走时的一句成了永别。采桑女子便以苦茶为伴,成为独饮者。
《原文》
鲍昭妹令晖着《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裛似雪之驴;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酢,颜望楫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陶弘景《杂录》:“苦茶轻换膏,昔丹丘子青山君服之。”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除了王微《杂诗》中的采桑女子爱饮茶,南朝刘宋时文人鲍照的妹妹鲍令辉也极爱饮茶,她还曾为此专门写过一篇《香茗赋》。治国的贤主南齐武皇帝在其遗诏中写道:“我的灵座上不要以杀生作为祭品,仅摆了些饼果,茶饮,干饭,酒肴就好了。”
南朝梁国大才子刘孝绰在《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中用华丽的文字记载道:“李孟孙君传来了您下达的告谕,全赖您垂青,我收到了您赏赐的米,酒,瓜,笋,酸菜,肉干,腌鱼,茗等八种物品。所赠的美酒真是醇香四溢啊,整个新城都能闻到香味,酒的味道更是赛过了云松;所赠的笋是水边刚抽芽的嫩笋,远胜过菖蒲,荇菜等珍馐;生长在田间肥硕的瓜果,比味道绝好的珍果还鲜美;丝线束捆的野鹿肉,也不及您赠送的肉脯香气袭人;醡鱼比装在陶瓶子里的河鲤更好;您所赠送的大米如美玉一样粒粒璀璨;茗茶如上等大米一样精致;酸菜光看看颜色就让人食欲大增。所赠食物如此丰富,免去了筹备行千里的粮食,也省去了三月播种耕秧之苦。臣子感恩您如此大的恩惠,将永生难忘。”
南朝梁国还有一位高超的医药家叫陶弘景,他所著的《杂录》中记载了茶的功用:“久服苦茶很容易使人脱胎换骨,昔日得道仙人丹丘子就很喜欢饮茶。”
《后魏录》中记载琅琊王肃在南朝任职时,特别喜欢饮茶,喝莼菜羹汤,等他到了北方,又特别喜欢吃羊肉,喝牛羊奶。有人就问王肃:“茶和奶哪个更好?”王肃就回道:“茶太不幸了,给牛羊奶做了奴仆。”
【原文】
《桐君录》:“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揳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括地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在中国最早的药书《桐君采药录》中详细讲述了茶的药用:“西阳,武昌,晋陵等地人好饮茶,所有主人都会特意为客人准备清茶。茶煮起来水面会起沫饽,喝了它有益于健康。大凡能当作饮品的植物,多取其叶子熬煮,但是天门冬则取根部煮饮,喝了也是对人有好处的。湖北巴东地区还有真茶,喝了这样的茶,晚上肯定睡不着觉了。在当地有个习俗,就是把檀叶和大皂叶煮了,以代替茶,两者的植物属性都寒。此外,南方有种植物叫瓜芦树,瓜芦树的样子就和茶很相似,叶子的味道极其苦涩,研制成碎屑状,煮了喝也让人通宵睡不着觉。煮盐人都以茶作为饮品,不过呢,相较而言,饮茶的风气,交州和广州最盛行,客人来了先摆茶招待,还会加一些柠檬草之类的香草。”
《坤元录》中记载道:“从怀化的溆一座山。浦县向西走三百五十里路,会看到一座山。山名叫无射山,据说当地的少数民族每当到了节日喜庆的日子,亲族的人举办大型的聚会,在山上唱歌跳舞庆祝节日。这座无射山就盛产茶树。”
《括地图》中也收录了产茶叶的产地:“从临遂县向东走上一百四十里地,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旁种满了茶树。“
山谦之在他的《吴兴记》中也记了一处产茶之地:“吴兴县向西二十里有温山,山中出产专门进贡给皇上的好茶。”此外,《夷陵图经》中记载:“黄牛山,荆门山,女观山,望州山等大山,盛产茶叶。”《淮阴图经》中记载:“永嘉县偏东三百里处,有白茶山。”《淮阴图经》中记载:“茶陵,意思就是陵谷中生长着茶。”
[原文】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茶。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葱须煮服之。“
《本草,木部》中记载:“茗是一种苦茶,味道甘苦,偏寒性,无毒。主治瘘疮,利尿道,也能除痰解渴清热。饮茶使人精神振奋,很难入睡。秋天采摘的茶叶味道是苦的。茶能下气,能助消化(应该春天采茶为宜)。”
《本草,菜部》中记载:“苦茶,又叫荼草,又叫选,还有一个名字叫游冬。它多生长于四川地区的川谷,山岭以及道路旁,生命力非常顽强,能熬过非常寒冷的冬天都不会被冻死。阳春三月三日采摘,放在阴凉处凉干。《诗经》曾有云“谁说荼苦”又有“堇荼如饴”,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说它是苦荼,属于木类,不属于菜类。荼,春天采摘,所以叫苦荼。”
《枕中方》中记载:“治疗积年的瘘疮,取苦荼,蜈蚣两者一起放在火上烤炙。烤炙到香味散发出来,分成相等的分量捣碎,放到罗筛里筛出杂质。一份加入甘草,和煮茶一样煮成汤,用汤水擦洗患处,另一份药末用于外敷。”
《孺子方》中记载:“治疗不明原因的小儿惊厥,取苦荼和葱的根须,煎服。”
《茶经》因为有了《七之事》,也成为历史上第一本总结茶历史的书籍。在盛唐之前,魏晋名士已把饮茶作为文人墨客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如饮酒一般,不少诗歌史书中对茶的文字记载,但陆羽是第一个把零散的记载汇聚在一起的人,由此也创造了茶文化的一个开端。就像浩瀚宇宙中,陆羽把属于茶的星星一颗一颗摘下来,汇聚在同属于茶的天空之下。后来的人们仰起头,所见的茶才有了历史。因为有了历史,才有了属于茶的文化和领地。
经过了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终于整理完了《茶经》中笔墨和篇幅最多的一篇-茶之事,期间克服了大量生僻字和典籍,终于给了茶之事一个完整的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选择和古人智慧的经典在一起就是会有满满的充实感,发现耐心的整理文字也是在不断的修一颗慢下来的心,祝大家阅读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