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看时,有人提问。
“岩茶炭焙和电焙哪个更好?”
闻言,主播当即答复。
肯定是炭焙更好,炭焙处理的岩茶更香、更醇。
如果是电焙,品质一般很难突破,但好处是电焙茶不容易焙焦……
对此,茶友们作何感想?
据麻花了解到的信息,武夷岩茶在加工时,炭焙电焙都有人选。
中低端岩茶,为了省成本,基本电焙为主。
而炭焙岩茶能做出更醇汤感的说法,有些争议。
毕竟,汤感醇厚靠的是内在茶味积累,与炭焙关系还真不大。
不过炭焙岩茶,综合风味更好。
就像吃烧烤,铁板烧烤出来的肉串,香气与口感和炭火明火烧烤的细腻层次,明显大不同。
采用荔枝木炭等质量好一些的炭材,再加上精心焙茶,最终的炭焙成品,炭火香更馥郁,有辨识度。
而电焙的话,没法做到这点。
又到周末,这篇照例是盘点,过去一周看到的新鲜事。
《2》
一、岩茶雀舌和绿茶雀舌有什么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单纯只是重名罢了。
雀舌在唐朝时,是一种采茶标准。
从莲心、旗枪、雀舌、鹰爪等,区分原料老嫩程度。
随后,发展到现代,不少绿茶产区在为茶叶取名时,依旧偏爱雀舌这个名字。
将一些原料细嫩的茶品,定为此名。
所以,上网随便一查,能看到贵州雀舌、江苏雀舌、四川雀舌等名目,这些清一色都是绿茶。
岩茶圈内,雀舌是本地名丛,是闽北乌龙茶类。
岩茶雀舌之所以得名,在于它的叶型特色。
叶张偏窄小,形似鸟雀的舌头。
作为岩茶圈内出了名的小叶品种,能作出特色脂粉花香,茶香颇为打动人。
《3》
二、金牡丹红茶和大红袍有什么关系?
从茶叶分类看,一个是红茶,一个乌龙茶,没有关系。
金牡丹红茶,算是过去十多年来,普及率比较高的“乌龙红茶”。
即,选用高香乌龙茶树种的鲜叶作为原料。
将茶青鲜叶采下来后,按工夫红茶的工艺进行加工。
最终取名为,金牡丹红茶。
除了金牡丹外,包括黄观音、奇兰、黄玫瑰等岩茶小品种,也有改做红茶的情况。
这些游走于岩茶与传统红茶之间的茶品,特色是“香”。
但花香清幽程度、茶味醇柔程度等,与传统红茶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包括金牡丹在内的小品种,也是拼配大红袍提香的常见辅料。
但工艺不同,没有焙火,制茶流程改变了之后,已经与岩茶大红袍彻底不是同类。
《4》
三、为什么武夷山不流行用建盏喝茶?
刚看到这个问题时,麻花心里很疑惑。
为什么武夷山要流行用建盏喝茶?
高性价比的白瓷小茶杯,不是更占优势吗?
闽北流行用盏喝茶的历史,得回到大宋朝。
宋代上层流行的复杂繁琐点茶喝法,顺便带动了盏的流行。
深色的茶盏,能映衬茶乳的“洁”,黑白两色,两相分明。
另外,茶盏的碗口一般比较宽,利于茶百戏作画。
像咖啡拉花那样,宽口杯子留出足够空间,才能更好创作图案。
但发展到现在,喝武夷岩茶为了更好的感受茶香。
感受杯底冷香,啜茶汤的落水香等,选窄口一点的茶杯更能聚香。
再加上,白瓷材质能充当背景色,及时反馈一杯水仙、肉桂、大红袍的茶汤颜色是红是黄?
深浅明暗程度,一目了然。
所以,到现在,除了个别审美特殊偏好外,用建盏喝茶在武夷山的普及程度,不如普通瓷质小茶杯。
《5》
四、老丛水仙比肉桂更看重山场?
前两天去朋友那,喝了三泡不同款的老丛水仙。
期间,朋友提到一个观点。
“老丛水仙比较看重山场。”
这是当然,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试问有哪款岩茶不看重山场环境。
离开了好山场,何谈好品质。
但朋友紧接着,再补充了一句话。
“这不一样,和肉桂比,老丛水仙的山场重要性更突出?”
嗯,此话何解?
“你想啊,随随便便的老丛茶树,都要满五、六十年以上的树龄。如果山场环境稍微差一点,随便遇到一个灾年就完蛋了!”
从这个角度切入,倒是很有趣。
现在在武夷山内,能顺利存活、保留至今,年份真实的老丛水仙,说真的,生长环境都不会太差。
不会太晒、土壤贫瘠、土质黏腻,有一定的生存抗风险能力。
不然,随便遇到像去年那样的大旱就熬不过去,何谈多年树龄积累?
但这个观点,还是不足证明,老丛水仙比肉桂更看重山场环境。
还是那句话,山场正,才能产出好岩茶,不论对哪个品种都是一样的。
《6》
五、适合女性口味的岩茶是不是单泡6克?
根本不是,常规8克就行。
单泡8克是整个岩茶圈内,受众范围最广的单泡克重。
多了,少了,都不妥。
再说了,喝茶这件事,没有性别之分。
不论男女,都没有差别。
茶圈内没有固定男性茶、女性茶的区别。
如果刚开始喝岩茶,口味偏淡,接受不了老茶鬼的重口味喝茶方式。
那么,需要改变的不是单泡克重。
先调整泡茶出汤方式,尽量快出水为好。
左手拿烧水壶往下注水,右手紧接着合盖倒出茶汤。
两手并用,分工有序。
基本在前5冲左右,尽快实现茶水分离,更能泡出大众适口的茶汤滋味。
《7》
六、岩茶泡袋剪开之后,剩下的要怎么保存?
之前从客服那,接手过一个提问。
有位新茶友问,他在喝大红袍时,泡袋已经剪开了,剩下的茶叶怎么保存?
啊,什么,单泡独立包装的岩茶,直接一次一泡就行了。
后来才了解到,那位茶友没用过盖碗。
将茶叶买入手后,用的是大杯子泡。
是那种老式的双层玻璃杯,泡开之后放在办公室喝。
一般,单泡8克的茶,够他用大杯子泡4-5次……
闻言,给那位茶友提出这样的建议。
已经剪开泡袋的茶,用封口夹密封着。
最好在一周左右,找时间尽量快点泡袋喝掉,避免跑气。
趁着周末放假有空,可以练一练盖碗泡茶。
适合练手的盖碗,不用选太贵。
买基础款、纯白瓷的就行。
看着盖碗冲泡的教学视频,再自己亲手试一试。
等到顺利掌握盖碗冲泡技能后,再回过头对比大杯泡茶,肯定能解锁出不一样的惊喜茶味。
用户评论
哎呀,刚刚在讨论岩茶和绿茶里的"雀舌",它们真的是太神奇了!我觉得在口感上挺有区别的,尤其是那种淡淡的清香和回甘。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岩茶里的“雀舌”是那股独特的烟熏味和醇厚感,喝起来特别舒爽。而绿茶的“雀舌”则更加清新,带有自然的草香,真是两者的味道大不同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次尝试到有雀舌特征的岩茶时,感觉就像是在品味春天的味道,细腻且充满活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茶和岩茶里的“雀舌”,都让我想起了绿叶成荫的日子。不过,绿茶则更有一份清新的茶香拂面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在不同的茶叶中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味,尝试岩茶中的那一口,真是满嘴的烟草香和淡淡的甘甜,简直是回味无穷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茶里“雀舌”的味道带有一种自然清新的草香味,喝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新鲜空气。而从岩茶中品出的“雀舌”,却是烟熏般的香气在其中。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这个词,在茶的世界里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在绿茶里的清新感与岩茶中的独特烟薰味,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品尝岩茶中的“雀舌”,就像走进了遥远的历史长廊,那份烟熏味和厚实的口感让人沉醉。相比之下,绿茶的“雀舌”则像是一场自然界的清新之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这两个字,在不同的茶叶中赋予了生命。在岩茶里感觉到的是深邃与复杂,在绿茶里则是明亮且清爽的声音,这就是它们各自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次尝试到“雀舌”的感觉真的很新奇,尤其岩茶里的烟熏味非常特别。而绿茶里那股新鲜的清香就像是大自然赠予的最佳礼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在岩茶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成熟且充满复杂性味道的独特风味,在绿茶中则是清新的愉悦体验。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官享受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雀舌”说起,岩茶和绿茶的味道差别真的太大了。前者有一种独特的烟熏味,后者则是一股自然的清香,实在是让人难以忘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的出现让岩茶和绿茶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在口感呈现上也有很大不同。在品尝时,能明显感受到烟薰与清新之间的对比。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品鉴“雀舌”特点的岩茶和绿茶,就像是走进了不同的四季。岩石茶中的烟云香与绿叶带来的自然清新,两种风味都是那么迷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过“雀舌”的岩茶后,再来一杯绿茶,像是从热到冷、从醇厚到清新的转变,每一种体验都令人赞叹不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在两者的茶香中各自演绎独特,岩茶里的烟熏味与绿茶的清新香气形成了鲜明对比。真的是各有千秋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细细品味“雀舌”特点的岩茶和绿茶,在口腔中的感受就像是探索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岩茶厚重深邃,绿茶则轻盈活泼。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雀舌"这个词在茶文化中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不论是浓重烟薰味的岩茶还是那一抹清新绿意的绿茶,“雀舌”的内涵都让人深入神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