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不发酵,讲究新鲜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因茶叶本身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呈现出绿色调,便得名为绿茶。
绿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杀青、揉捻、烘干
关键工艺:杀青
是通过高温杀死鲜叶的活性酶,阻止鲜叶的进一步氧化,从而达到“鲜绿”的效果。对于杀青这道工序来说,最难的便是如何平衡“鲜绿”和“除青气”之间的关系,“杀过了”会影响成品的颜色;而杀青程度不够,茶叶青气过重则会影响茶汤的口感。
喝法:绿茶一般冲泡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最适合人群】
适合工作忙碌、用电脑较多的年轻人;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也可多饮用。
▲注意:绿茶营养丰富,但对肠胃刺激较大,所以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神经虚弱者、易失眠者晚上也应少喝。
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
微发酵,制作简单
白茶是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茶类,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便得名为白茶。
白茶的主要加工工艺:萎凋、烘干
关键工艺:萎凋
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成茶的滋味醇鲜而不苦涩。很多人认为白茶很简单,只需要晒一晒就好了,但其实萎凋的时间、萎凋的程度都是有讲究的,要控制铺晒的厚度,何时“摊出”和“收起”等等。
喝法:老白茶可以用沸水冲泡,鲜嫩一点的白茶如白毫银针,可以适当降低冲泡温度。如果是盖碗冲泡,坐杯(每次冲泡茶叶的浸泡时间)的时间长一些,汤色会是浅黄色或者杏黄色。
▲注意:白茶干茶看起来太绿或者太红都是不对的,这些都说明了制作工艺上的缺陷。
【最适合人群】
适合精神紧张、压力大者;少年儿童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
名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黄茶
轻发酵,“闷”出来的茶
黄茶的加工工艺近似于绿茶,是中国的特产,产量很少。如同炒菜时将青菜闷在锅里会变黄一样,黄茶也是这样来的,黄茶在像绿茶一样杀青之后,通过湿热和干热两种方式让茶叶变黄。
黄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杀青、揉捻、闷黄、烘干
关键工艺:闷黄
用相对来说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来消除青气,使鲜叶由绿变黄,黄茶也形成了协调醇和的风味特点。很多人会因为黄茶“黄叶黄汤”的特点误以为是放坏的绿茶。事实上,其“黄”的程度是否合理,正是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
【最适合人群】
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
名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青茶
半发酵,香茗宝库
青茶也叫乌龙茶,虽然是半发酵茶,但这个“半”的范围很大,因为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快接近于绿茶,而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茶则快接近红茶了。
青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
关键工艺:做青
在这道工序中,茶叶相互之间会摩擦碰撞,在叶缘会形成一些小“伤口”,正是通过这些小“伤口”,促使了多酚类化合物的反应,促进芳香化合物的形成。这个步骤是奠定青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青茶“绿叶镶红边”的品质特征也是在这个步骤中形成的。
喝法:泡乌龙茶宜选用容易茶水分离的器皿(盖碗、一壶一杯或者飘逸杯),用100℃的沸水,冲泡后要加盖。
▲注意:每一次冲泡都要将其中的茶汤倒干净才不会影响下一泡的滋味。
【最适合人群】
适宜人群很广,尤其适合需要减肥、吃得过饱、心情急躁的人。
名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等。
红茶
全发酵,汤色红亮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便是来自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正山小种”。
茶多酚本身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其中的儿茶素在红茶加工的过程中聚合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因此红茶的茶汤红亮、叶底也是红色的。
只是红茶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散失,茶叶表面的茶色素颜色加深因此红茶的干茶是黑色的。
红茶的主要加工工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关键工艺:发酵
发酵在整个制茶工艺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而红茶作为全发酵茶,发酵便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通过这道工序,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得青气退去,逐渐转化为甜蜜的果香。
【最适合人群】
最适合身体较虚、脾胃功能差、手脚发凉者饮用者,红茶是调饮的最佳选择。
名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黑茶
后发酵,生命之茶
黑茶和红茶同样是促进茶多酚氧化和内质转变的茶,黑茶和红茶的不同在红茶的酶促反应动力来自茶叶自身的酶,而黑茶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所以黑茶称之为抑制茶叶自身酶活而促进微生物活动的后发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进消化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黑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渥堆、烘干
关键工艺:渥堆
是晒青毛茶经过摊放、洒水、均匀翻堆,使之自然发酵的过程。和闷黄一样,渥堆的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的湿热作用,只是渥堆发生的更为复杂和剧烈;此外,也有一些微生物参与了这个反应。
喝法: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煮着喝,如果是嫩的原料可以用100℃沸水冲泡喝。
【最适合人群】
去脂解腻效果强,适合肥胖、血糖高、血脂高、抽烟喝酒、便秘的人。由于性质温和,虚寒体质者较适合。
名茶: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用户评论
刚刚开始喝茶的新手,这篇文章真的太实用了!一篇文章就能让我对六大茶类有了初步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六大茶类的特点,适合像我这样的初学者阅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六大茶类有这么多讲究啊,通过这篇入门文章学到了很多知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茶叶爱好者,我觉得这篇文章总结得挺全面的,可以推荐给其他朋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作者整理这么好的资料,让我在短时间内了解了茶叶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个入门指南后,我对各种茶叶的口感、香气都有了更多的认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市面上茶叶种类繁多,这篇文章能帮我们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不仅详细解释了每种茶的来源和历史,还提供了冲泡技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茶叶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谢谢分享!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刚接触茶叶的人来说,这篇文章简直是福音,简明易懂。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入门教程图文并茂,方便新手更好地理解各种茶的特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文章,我现在知道该怎么挑选自己喜欢喝的茶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我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学习方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我国的茶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品鉴茶叶,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了解茶叶的朋友,不妨从这篇文章开始吧,真的很值得一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茶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六种茶各有特色,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关于茶叶的专业文章,丰富我的茶叶知识库。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期待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