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在我国广袤的的大地上,有着众多的名山大川,或雄伟,或秀丽。可你知道我们喝的茶都是哪里出产的吗?眼下暑期假期将至,各位茶友们不如走访祖国的名山大川,边游山玩水,边感受“人在草木间”的这份天然与自在。
中国的茶区分布极为广阔,南自北纬18°附近的海南五指山,北至北纬38°附近的山东青岛,所占纬度达20°;西从东经94°附近的西藏林芝,东迄东经122°的台湾宜兰,横跨经度约28°。南北东西中,纵横万千里,种茶遍及浙江、湖南、四川、福建、安徽、云南、广东等19个省1100余个县、市。
泰山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1987年,我国首批物质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便涵盖其中。
这里雨热同季无酷暑,独特的水土资源和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尤适合茶叶生长。形美叶厚,香高味浓的泰山茶便诞生于此。
泰山茶是北方茶的代表,甚至被称为“北茶至尊”。蕴含浓郁板栗香气的泰山女儿茶,为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爱,《红楼梦》中就曾写过贾宝玉吃女儿茶的情景。
泰山,山为五岳之尊,泰山茶乃“北茶至尊”。
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这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故乡。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泰山茶以泰山为名,主要分布在泰山、徂徕山周围以及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
女儿茶是泰山的名茶。相传,乾隆皇帝到泰山封禅,要品当地名茶。因泰安并无茶树,于是官吏们选来美丽的少女,到泰山深处采来青桐芽,以泰山泉水浸泡,用体温暖热,献给皇帝品尝,名曰女儿茶。
泰山女儿茶
女儿茶原是非茶之茶。从1966年起,泰安开始引种茶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泰山脚下的茶园成为目前我国最北的茶叶种植基地之一。
这一地区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易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储存,独特的山区和水库小气候,丰富漫射光,湿度较高,远离污染,茶叶持嫩性强。另外,泰山拥有清活甘冽的活泉,好水孕育好茶。
泰山茶具有香高、味醇、耐冲泡的北茶好品质。泰山茶形美,条索紧秀;色泽嫩绿,清澈明亮;香味馥郁高长;品之醇厚,干爽,耐冲泡,内含物丰富。
采制泰山茶
泰山茶园
梵净山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
原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茶园,产品具有“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的特点,赢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喜爱。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贵州花溪古茶树
青城山 都江堰
都江堰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都江堰市因堰而名,因水而兴,作为茶文化发源地之一,不仅是天府之源,润泽沃野万里,更是成都市三大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在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茶文化独尊其席。
正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了天府之国,富饶了成都平原,成都的休闲文化应运而生。而喝茶就是这份休闲文化的代表之一。
都江堰市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追溯史料,西汉时期已经有迹可循。据考证,青城山早在唐代时已是有名的茶产区,并入贡,这就是名闻中外的“青城茶”。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向来喜欢喝茶,更爱在户外喝茶,河边、山中、林下、街头巷尾往往都有卖茶的小摊。
三清山国家公园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
茶圣陆羽,一生云游江南各地、亦佛亦儒亦侠亦俗,在上饶前前后后客居了10年,写了一段茶文化的历史。山川秀美的上饶,“天生”注定了这片土地是中国茶的产地和集散地。早在汉代,就有僧道在这里的形胜山川种茶施茶。唐宋元明清,这片山水间,茗香飘四海,茶谊达五洲。
上饶一带的茶叶基地,是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这里山水形胜,气候温润,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叶生产分布在婺源县、上饶县、德兴市、铅山县、玉山县,以有着"中国最美乡村"美誉的婺源县为主。
主要茶品种有大鄣山茶、黄金茶、德兴高山茶、悟峰云雾茶、铅山苦甘茶春桂葛根葛茶、上饶白眉、灵山石茶、黄金茶。江西的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赣南客家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婺源绿茶.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
婺源绿茶外形紧细圆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0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婺源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儿茶素指数为全国同类茶叶最高。
武当山古建筑群
湖北生产茶叶历史悠久,是历史上的主要产茶区,全国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工夫茶”,羊楼洞的“砖茶”早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并产生了茶神神农氏、茶圣陆羽等名人。
湖北都有哪些名茶?遗产地丹江口就有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称的武当道茶,产自丹江口市武当山街道八仙观村。还包括竹溪县龙峰茶、梅子贡茶和竹山县圣水茶、房县神农贡茶。湖北还有采花毛尖、恩施玉露、大别山悟道、英山云雾茶、邓村绿茶、伍家台贡茶、保康松针等。
武陵源名胜风景区
武陵源地处石英砂岩与石灰岩结合部,经亿万年河流变迁降位侵蚀溶解,形成了无数的溶洞、落水洞、天窗、群泉,森林覆盖率达67%。
遗产地张家界,产青岩茗翠,是全国名茶之一,因产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表岩而弛名中外,故名青岩茗翠。
形美观,条索紧结,圆浑弯曲,白毛显露,色泽翠绿。从肉质看,清香馥郁,味醇回甘。冲水后,汤色绿明,叶底均匀,饮后顿觉神爽。人们来到武陵源游览,用金鞭溪,鸳鸯泉的水,泡上一杯“青岩茗翠”茶,韵味无穷。
随着湖南省旅游业的开发,湖南茶文化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湖南省黑茶在我国茶叶经济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千两茶制作技艺也已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千两茶”是湖南安化传统名茶,也叫花卷茶,以每卷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千两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
“千两茶”以其古朴、大气之风范,被世人冠予“世界茶王”之美名,是中华茶文化之瑰宝。花卷茶采用纯手工制作工艺,其加工程序从选料、筛分、拣剔、紧压成型到晾置干燥,无任何机械成分,凸显其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
“千两茶”采用安化大叶原料,加工过程中有发烟火焙及“日晒夜露”等特殊干燥工艺,包装采用篾篓棕片、棕叶等,其茶身之大,质量之重,包装之特殊,是一大特色。
狮峰山
《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西湖龙井之所以能让众茶拜服,主要是因为西湖一带拥有种茶极佳的“烂石“白砂土。这样好的土壤与气候,成就了“狮、龙、云、虎、梅”的西湖龙井老字号核心产区。而其中,白砂土覆盖最广、最适宜龙井茶树生长的,就要数狮峰山一带了。
显然,狮峰龙井已然被大家熟知,更或许爱茶人都曾品饮过。而,“狮峰龙井尤为上品”更是所有人公认的。它在顶级狮峰中更出自胡公庙,也就是乾隆批文十八棵御茶所在地。这里的地形、土壤在狮峰不大的区域中也是得天独厚,产自这里的茶,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
第一是自然环境。龙井村的狮峰山上植被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茶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而这里的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沙壤,所含的微量元素特别适宜茶叶优质品质的形成。这是在实践中呈现出的结果。
第二是精心管理。龙井村有个约定俗成的习俗,不追逐夏秋茶的市场,只采春茶这一季。采摘后便会休园,给茶树足足一年的休养生息时间,等到来年再开采。
第三是鲜叶采摘。狮峰龙井是扁形炒青绿茶,其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干茶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狮峰龙井”的采摘有着严格的要求。
因此,大自然也不会辜负他们节制的采摘与漫长的守候,赐予了他们龙井序列中最为顶级的原料,和最为饱满的春茶滋味。
但也不是所有狮峰龙井都能被称为“顶级”。真正的顶级狮峰龙井,要拥有狮峰山胡公庙的出身、原生群体种芽叶、明前采摘、大师全手制的特点,而这样的茶注定数量有限。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说明龙井自唐朝就开始产茶。而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
北宋后期,寺中来了一位名叫辨才的和尚,既会讲经说法,又会治病救人,因此龙井寺的香火日渐鼎盛,僧侣多达千人。辨才和尚率领僧众在狮峰山麓开辟了茶园,狮峰龙井茶便是从那时开始出名的。为了缅怀这位辨才和尚对龙井茶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龙井寺仍旧开辟了专门的茶室,供来往茶客品茗之用。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太后尝了乾隆皇帝带回的茶叶,顿觉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西湖龙井茶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绿润、匀整,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高级龙井茶向来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美誉。
峨眉山
峨眉山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始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
峨眉山自古产茶,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据文献记载,峨眉山茶从事生产活动至今已有3000多年,如今人们仍可以看得到树龄达1000多年以上的野生古茶大树。在西周时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的中国道教创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国隐士陆通,都与峨眉山茶有不解之缘。
汉代,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晋代,峨眉山茶就已扬名;宋代,山中道、佛两门大面积发展人工茶园。到了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和万历皇帝朱翊君先后御赐茶园与峨眉山,要求广种禅茶,精制贡茶。
峨眉雪芽,是峨眉山茶文化的主要载体。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南安(今乐山市)、武阳皆出名茶,多陂池,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唐代李善《昭明文选注》曰:“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宋时,诗人陆游在《煮茶诗》中赞道:“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峨眉山深厚的佛教文化,为峨眉雪芽增添了几分禅味。因寺庙地处深山,多盛产茶叶,僧以茶当饭,以茶食客,广结善缘。每年清明前后20天左右,在峨眉山海拔1000米之上的茶园,新芽破雪而出,僧人踏雪采茶。“风推万松吼,茶烹千古雪”,成为峨眉山茶乡一道奇特景观,故称此茶为“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具扁、平、滑、直、尖的特点,泡之香气清香馥郁,色泽嫩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
蒙顶山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被宋哲宗封为“甘露普慧禅师”的吴理真亲手植茶树七株于蒙山五峰之中。“其叶细长而嫩,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
茶中故旧是蒙山,但识茶祖吴理真
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之一,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产于四川名山县的蒙山,此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后失传,1959年在总结宋代“玉叶长春”和“万春银叶”两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蒙顶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产地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这种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蒙顶茶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其中最顶级的当属甘露、黄芽。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杨烨的《膳夫经手录》说:“蜀茶得名蒙顶,元和(唐宪宗年号)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是以蒙顶先后之人竟栽茶以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见当时蒙顶茶之兴旺、之珍贵,而且成了“蜀茶”的代表,蜀茶皆因蒙顶而出名。
蒙顶茶并非某一种茶,而是指以蒙顶山为核心一片区域内所产的茶叶,其中尤以蒙顶甘露与蒙顶黄芽为贵——前者是未经发酵的绿茶,茶汤鲜爽如甘霖天降;后者则是轻发酵的黄茶,口感温和,入口有回甘。
蒙顶山茶园
蒙顶山茶在唐朝时便是有名的皇家贡茶。明代的宋雷在《西吴里语》中为贡茶排序时,更写道:“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宜兴第十”。山中有诸多寺庙,以永兴寺、天盖寺、智矩寺最为知名,以前很多茶树都是寺庙的财产,因此贡茶很多时候都是有寺院和僧人负责采制,这也让很多僧人成为制茶大师。
如今的蒙顶山茶园每年都有爱茶人来探寻
武夷山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还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精致的“盆栽式”武夷岩茶茶园景观,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茶区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
福建武夷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最高峰,被誉为“华东屋脊”。
“华东屋脊”黄岗山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个坐拥自然和文化双“世遗”,是儒释道三教名山,也乌龙茶(武夷大红袍)、红茶两大茶类的发源地,茗闻世界。武夷岩茶(大红袍),以独树一帜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而著称。正山小种,以“松烟香、桂圆汤”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世界红茶的鼻祖”。
九龙窠大红袍母树
武夷山桐木村是正山小种的核心产区
毛泽东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这里是茶树良种王国,除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鹞“四大名丛”外,还有800多个“花名”。这里是“工夫茶”的发源地,“工夫茶”最早指的是武夷岩茶品质、制法见“工夫”,后来才渐渐演变成一种饮茶方式。武夷茶是最早来到欧洲的中国茶,几乎是中国茶的代名词。武夷茶外销的兴盛,让“茶”的厦门话发音变成英文的“tea”。
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船将中国武夷茶运往欧洲
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武夷红茶开启了英国下午茶之风,著名诗人拜伦在名著《唐璜》中深情地写道:“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
英国下午茶文化,用中国红喝茶雕刻时光
这里还是万里茶道的起点。这条被誉为“世纪大动脉”的茶路,从福武夷山下梅村开始,一路向北,抵达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全程5150公里。2019年3月,“万里茶道”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黄 山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安徽黄山,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宁松萝茶、祁门红茶的故里。黄山,原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黄山市北部。黄山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之“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黄山迎客松
黄山地处神秘的“北纬30°”,那是一条茶香四溢的黄金之线。黄山市所辖3区4县,皆是名茶产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宁松萝茶和祁门红茶,都是响当当的历史名茶。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茶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明代,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被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在当时享有盛名。
黄山毛峰
俯瞰黄山区猴坑村太平猴魁生态茶园
太平猴魁的茶园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上,土层深厚肥沃,生长环境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终日云雾弥漫,茶树受直射光照时间少。山上各处都生长着兰花,每当茶季到来,兰花盛开。
松萝茶,产于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松萝山、琅源山一带,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松萝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为杂有风化成片状碎石的乌沙土,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松萝茶采制技术十分讲究,早在600多年前已达到精湛娴熟的程度。
松萝山茶园
休宁松萝茶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不仅是徽茶的佼佼者,也是中国红茶的骄傲,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197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时曾这样赞叹道:“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祁门红茶有“群芳最”“红茶皇后”之美称
祁门县茶园
太姥山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四十五公里处,产出的福鼎白茶是白茶中的珍品。推荐理由:太姥山挺立于东海之滨,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以“山海大观”著称于世。而且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汉武帝时太姥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只有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
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福建南平政和县茶园
庐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黄山以云海闻名中外,而庐山以其缥缈的云雾也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庐山峡谷深幽,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而在这层层云雾之下则隐藏着中国又一名茶——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是绿茶的一种,由于其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了叶厚,毫多,醇甘耐泡的特点。所以庐山云雾茶虽与西湖龙井同属于绿茶,却不似西湖龙井那般清爽鲜香,而是多了一番醇厚之感,更是让品茗者回味无穷。
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期庐山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唐朝白居易曾在卢山峰挖药种茶,并写下“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的诗句。庐山茶又经过唐宋的发展,明朝时期,终于以庐山云雾的名称出现于《庐山志》。也正是在明代庐山云雾开始闻名全国。
如今的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规模极大,茶园分布于庐山的多个山峰寺庵中。已先后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江西八大名茶、中国十大名茶等等,有着极高的声誉。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郊,为中国名山之一,也是著名茶山之一。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在宋朝时奉为“贡茶”。历史悠久。
君山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诗)。这是唐代两位大诗人对洞庭君山的抒情诗章。、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岛,君山岛坐落在波光潋滟的碧湖之中,它东与江南第一名楼——岳阳楼隔湖对峙;西望洞庭,烟波浩渺。
君山银针是黄芽茶之极品,其成品茶,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毫香鲜嫩,被誉为"金镶玉"。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久负盛名,身价千金。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位于湖南省洞庭湖上,盛产名茶,有君山银针、君山茶、碧螺春,其中君山银针和碧螺春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序列。君山银针茶”产自君山白鹤寺。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传说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云南以普洱闻名,随着文成公主进藏,饮茶在藏族也流行起来,于是便有了茶马交易。重走茶马古道,是丽江之行一个重要的部分。
茶马古道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品的汉藏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商贸交通通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中国茶入选人类非遗,云南六项榜上有名: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茶俗(白族三道茶)。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云南古茶园 2012年8月,“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GIAHS)。
云南沱茶,创制于云南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
云南沱茶外形呈碗状,松紧适度,紧结端正,色泽乌润,外披白毫,香气纯正馥郁,滋味醇厚,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肥软。
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西藏茶园,地处第一级阶梯。这一区域比较特殊的,是处于中国最西边的茶产区: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林芝茶,这里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处产茶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产茶地。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雪域文化。西藏,本不是茶叶的原产区,直到大唐与吐蕃之间开始了茶马贸易,茶叶正式进入西藏,使西藏人民饮茶日益成风。
千百年来,茶文化已经深入到西藏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从茶叶分类、茶具、饮茶习俗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藏茶文化。
藏族老百姓在探亲访友时,礼物中一定要有茶。客人来访时,碗中需斟上茶。订婚时,带上茶表示感情不移、生活美满。给寺院供奉时更离不开茶。
咬一口糌粑,割一块肉,再喝上一口酥油茶。不论是简单的家庭聚会还是宾客之间友好的往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刻,这就是人与茶,饮食与文化交融得最自然、最完美的时刻。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
藏茶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藏茶具有降脂、减肥、防治动脉硬化等功效。
藏茶是各种制茶中最为耗时、最为复杂的流程茶类,一般要经过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
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绝特色。"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用户评论
啊,这次暑假旅行在各大名山喝茶真是美极了,每一款都让我有惊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去了黄山,在山上喝到了最天然最原始的茶,味道醇厚,真的可以尝到自然的味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武夷山感受了岩茶的魅力,尤其是肉桂那股独特香气,简直让人沉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糯山泡茶时的环境太棒了,听着蝉鸣,喝着清新的普洱,夏日里的清凉感一下就上来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峨眉山上遇到的一位老茶农,他制出的绿茶真的很赞,手工揉制,色泽翠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旅行让我尝到了不同地域的茶叶,简直是舌尖上的旅行,每一种都是那么的独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云南的大叶种红茶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浓醇鲜爽,真是爱不释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凤凰山上的白茶太美了,那绿莹莹的色泽和清甜的口感,仿佛能拂去所有的疲惫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普洱茶圣地感受到了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每一泡都像是穿越历史的味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福建安溪铁观音给我的印象是清香四溢,回味甘醇,真的是每一次抿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云雾茶有着淡淡的花香与松香味混合,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上,每一口都是享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脚下的碧螺春让人惊喜,茶汤清澈,入口即甘,并且还有淡淡的清香,口感真是好极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九寨沟那边的藏龙乌龙有着天然的蜜香和果香,简直是夏日消暑的好选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行山西部的红茶带有微微的发酵味,那是一种独特而迷人的味道,特别适合在微凉时分品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峨眉山上品普洱的老茶客说,这里的茶能让人感受到山岳之间独有的气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四川甘南高原的绿茶叶质鲜嫩爽滑,仿佛是大自然最温和的礼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城山的龙井在阳光下透出清亮的绿,泡出来的一口清香,让我无法停止品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武当山上的老白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在品饮这一杯时仿佛与古人对话般的体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山古村的小种红茶温性十足,醇厚而不腻口,特别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旅行让我见识到太多种类的名茶,每一种都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