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禅道与茶道的结合是“双赢”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2 16:03:45

大家好,禅茶:禅道与茶道的结合是“双赢”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禅茶:禅道与茶道的结合是“双赢”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刘立夫

茶与禅,一个是饮料,一个是宗教,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但在中国,这两种完全不相干的东西居然合二为一,成为“茶与禅”,可谓世界文化奇观。因此,有人把茶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也是有它的来历的。茶与禅的结合是“双赢”。对于茶来说,茶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食”,而是上升到精神境界的层面;对于禅来说,意味着禅修者不仅要靠“禅定”,还要以一种近乎悠闲的方式喝喝。我找到了冥想的媒介。茶禅之道可谓伟大!

《茶经》云:“茶是南方最好的树。”茶诞生于青山云雾之中,连通天地灵气。据陆羽记载:“茶,乃神农之饮,为鲁周公所闻”。神农氏就是炎帝,鲁周公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中国人最早发现茶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至少在西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饮茶的习惯。然而,古代没有“茶”字,只有“茶”字。 “茶”与“茶”有着相似的渊源。直到唐代,陆羽才最终命名“茶”。

史家称茶“盛于唐,兴于宋”,可见茶作为一种产业、一种艺术、一种生活必需品,直到唐宋时期才真正盛行起来。后来民间有“开门七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茶虽然不是“开门七件事”中最重要的,但至少已经被列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唐宋时期茶之所以兴盛,与佛教的弘扬是分不开的。但如果没有佛教的弘扬,茶还能成为“开门七物”之一吗?其实,这样的问题不能假设,也不需要回答,但它提醒我们有必要区分饮茶者的身份:茶是一种饮料,有外行人喝的,也有外行人喝的。禅宗人。对于外行人来说,喝酒纯粹是为了解渴、提神;对于禅宗人来说,饮酒可以帮助他们明心见性,领悟禅宗的意义。这种将饮茶与禅修融为一体、禅境与茶境相同的禅饮,就是我们所说的“茶禅合一”。

“茶禅皆茶”这句话似乎不知从何时开始。据说,正宗“茶禅”的概念最早是由唐代利州嘉善(今湖南石门)山会禅师提出的。宋代时,圆悟克勤禅师在嘉善讲学。他灵机一动,写下了““茶禅”四个字,被日本人视为宝贝。但我们在电脑上搜索所有禅宗经典,却似乎找不到“茶禅”四个字。 “茶禅”一词有时连用,如明末清初隐远禅师有诗云:“禅后睡眼麻,丛林老作家笑”。没有其他办法,仔细想一想。叫醒了人。 “一杯茶而已。”不幸的是,这两个词一起使用的情况非常罕见。有人推测,“茶禅依依”四个字很可能是日本人最初拼出的。日本佛教起源于中国,日本的“茶道”也是由日本僧侣从中国带来的。但他们不忘初心,尊崇恩哥克勤大师为正宗的“茶禅依依”。日本佛教界有“佛教存在于茶汤中”的说法。这个典故出自15世纪奈良高僧林田修光。他在师从一休大师修禅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了茶禅的不二法则,开创了日本“茶禅”的先河。 “一盲”道被尊为日本茶道的鼻祖。

其实,“茶禅盲”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我们在中国文学中找不到这四个字。虽然有些遗憾,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佛教就没有“茶禅”之道。就像“哲学”一样,古汉语中并不存在这个词。它是从日语翻译过来“传入”中国的,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哲学”。冯友兰曾说过: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哲学之名”,但有“哲学之实”。同样的道理,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茶禅”的名称,但“茶禅即是”却是毫无疑问的。有诗为证。袁震《示化茶禅人》 云:

茶,香叶,花蕾,仰慕诗人,喜爱僧舍。雕白玉,织红纱。黄花蕊煎玉,碗化尘花。夜过后,邀你伴明月,晨前,命你迎朝霞。他洗尽了古今之人,不知疲倦。他都快喝醉了,怎么能被人夸奖呢?

这首塔诗的主题虽是“茶”,但其精神却是明月星空和朝霞。喝茶可以洗去前世今生的烦恼,忘记人间的是非。这颇有禅意的意境。元好问有诗云:“诗是禅者的锦上添花,禅是诗人的玉刀”。诗可以入禅,茶也可以入禅。诗、茶、禅三位一体,无深悟。元好文真当然写不出“吾慕诗人,吾爱僧家”这样的名句。

再看看娇然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他的文章说:

一旦喝下,你就会陷入沉睡,思绪充满世界。复饮,精神清明,忽如飞雨散轻尘。喝三杯就开悟,不必费力去解忧。这是世界上没有人知道的事情。世上的人常常在喝酒时欺骗自己。夜看毕卓骨灰盒我心酸,看篱笆下陶潜我笑。崔侯满心欢喜,唱起了一首令人惊叹的歌。谁知茶道完全真实,唯有丹丘如此。

如果用“禅”的标准来评价这首《茶诗》的水平,估计再高也不会太高。古今中外所有的茶诗,恐怕都是无与伦比的。叫然是中唐时期得道的高僧。他的饮茶自然不同于一般人把茶当作“饮料”来喝,而是将茶视为一种“开悟”的“方法”。 《饮茶歌》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首次以最简洁的诗歌揭示了“饮茶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涤睡”,心旷神怡,情绪澎湃。这是平常人人都能感受到的“摆脱昏厥状态”;第二种状态是“净化我的精神”,感到心旷神怡,一尘不染,这是常人也能感受到的“精致状态”。第三种境界是“得道”,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无论多么尘埃,这就是常人无法体验到的“开悟境界”。在娇然看来,晋代的毕卓嗜酒如命,经常醉醺醺地睡在瓮边。陶渊明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 ”。茶的艺术是伟大的!据考证,这就是“茶道”一词的最早由来。由此看来,中国不仅有“茶道”之“名”,而且还拥有“茶道”一词。 “茶道”的“真实”,这已经是百分百的“茶禅盲目性”了,至于是否应该专门写这四个字,那就已经不重要了。

但“茶道”毕竟不同于“禅道”。我们还没有弄清楚“茶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茶是一种天然饮料,而这种饮料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健康保健价值。据古代本草记载,茶至少有十种养生功效:一是止渴,二是清心,三是利尿,四是止咳,五是消渴。化痰,六是明目,七是提高思维,八是去烦解腻。第九天,驱除困倦,轻身。第十天是消炎排毒。难怪唐代医学家陈藏奇称赞茶为“万病之药”,而现代人则称茶为“东方饮料皇帝”。但茶毕竟还是饮料,充其量是保健品,与“禅”无关。

茶之所以与禅“结缘”,可以“慕诗爱僧”。佛教认为,正是因为茶能助禅,所以才有了“茶德”的理论。关于佛教的“茶德”,有多种说法。有人说茶有“四德”,即和、敬、清、静。诗云:“林下林清气满,林下寂静夸”。但这是日本人的说法。它既谈到了僧界(“林下”),也谈到了世俗界(“林中”),这意味着茶道不仅有助于遵守僧团的戒律,而且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有人说,茶有“三德”:一是提神醒脑,有助于静心;二是提神醒脑;三是提神醒脑。第二,帮助消化,整天打坐,容易积食,喝茶可以清除;三是止淫欲,清心减欲。简单来说,就是醒神、消食、断房事。这是专门供僧人修行的。陆羽说:“茶有用,性寒,最适合节俭之人饮用。”佛教修行强调严格持戒、不断精进。喝茶无疑有帮助。然而,无论是“四德”还是“三德”,都只能说茶与佛“有缘”,并没有真正讲到“茶与禅”的要领。然而,日本茶道鼻祖诸光禅师却指出了重点。诸光禅师曾到浙江余杭景山寺学习中国茶道,后来将茶道传入日本。一位名叫易正的将军问他茶道的意义,诸光回答说:“清净无染,法欢禅,赵州知此,而陆羽却未曾知。”陆羽虽然是中国的“茶圣”,但他是在寺庙里长大的。但他毕竟不是出家人,所以他所说的“最宜饮酒者,是俭者之言”,仍然是“茶人之言”,而不是“禅人之言”。诸光禅师曰:“赵州知道,陆羽不知道。”他应该指的是某件事。这就是著名的“赵州茶”公案。《饮茶歌》 故事是这样的:

老师问第二个新人:“你以前来过这里吗?”云:还没到。师父说:我们喝茶吧。然后他问:那人来过这里吗?云:我到了。师父说:我们喝茶吧。院主问道:和尚!你还没到,何必教我喝茶呢?老师说:院院长。院老爷答应了,老爷道:“去喝茶吧。”

从真是晚唐著名禅宗大师。他活了120岁,被誉为“赵州古佛”。在他八十岁之前,他继续旅行,参观了世界各地的丛林。直到晚年,白发飞扬,他才被请到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寺说法。 “子无佛性”、“庭前柏树”、“郑州大萝卜”、“去喝茶”、“去洗钵”常常成为“公案”的话语。后世的“禅宗”。这句“去喝茶”三字公案,古往今来,被无数人所传颂。宋代黄龙惠南禅师有诗赞道:“人人皆知有缘一说,水母怎能与虾分开?但日照东岸,谁能食赵州?”多喝点茶。”当时,黄龙慧南禅师用“人人皆有”。诸如“哪一个天命之地是出生天命之地”等问题,压倒了天下所有禅宗修行者,被誉为“黄龙三关”。但黄龙的“三级”仍用文字,而赵州只用“一级”。没必要说话,喝茶就行了。他在国际象棋方面仍然高人一筹,却又感到自卑。

然而,“去喝茶”三个字中蕴含了多少“禅机”,却让“无数英雄弯腰”,难以捉摸,成为千古长青的“赵州关”。有人说,赵州无论对谁说,总是说“去喝茶”,体现了老和尚的慈悲心,让每一个参加学习的人都感受到了佛教的平等。经云:“佛有大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如孩童般”。佛教从来不分高低、远近。一切众生平等,皆可成佛。有人说,赵舟突然喊出了“院主人”的名字,并在回答后说“去喝茶”,唤醒了院主人沉睡的“佛性”。当时药山微言禅师与李敖用过此法,一行禅师与裴渡也用过此法。也有人说,赵州说“去喝茶”,就是赵州一贯的“按职教人”、“平常心就是道”的“赵州风格”。也就是说,禅并不神秘,它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在当今生活中,喝茶是最直接、最省心的悟道方式。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赵州和尚随口说的“去喝茶吧”的深奥“玄机”,认为这只是一句“无意义的说法”。不要浪费你的时间。现代居士赵朴初也有诗赞道:“七碗得味,一壶得真趣,白握百偈,不如饮茶。”看来赵州所说的“去喝茶”是什么味道?真的要“喝茶”!

至此,“茶禅盲目”的意思大概已经说完了。然而,讲了半天“禅”,却没有提到如何喝“茶”,有点令人失望。其实,“茶禅依依”的真谛本来在于“禅”而不在于“茶”。原意是“唯清净,法乐禅”。这大概就是诸光和尚“赵州知此,陆羽未曾知”的意思。

《古尊宿语录》云:“海水只有一种味道,味道不多,都是咸的。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冥想的味道是追求宁静和精神力量。四的味道圣谛是四道的追求,“佛法如大海,纳百川之味,最终“以盐为味”。禅宗经常用“指月”的比喻来阐明“第一义”与语言的关系:手指可以指向月亮的方向,但手指永远不是月亮,你不能忘记“望指月”也应如此理解“诗禅皆同”、“书禅皆同”、“武禅皆同”。中国的茶、琴、诗书、武术本来与佛教无关,但在佛教的“征服”下,最终成了“瞎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茶、琴、诗、书、武都有“禅味”。它们要变得相同是有一个前提的。喜欢弹琴,黄庭坚《法海经》说:“看琴意和自己的心意,似乎十根手指都弹不了。禅心寂静,三渊静谧,山谷里的风很轻。”只有在“琴心”与“禅心”融合,才能达到“琴禅一味”。又如中国武术,包括南拳、北拳、十八般武艺。只有少林武术集体力、防敌、修心为一体,以禅为“心法”。无论是茶禅、琴禅、武禅、诗禅,还是书法禅,其灵魂都在于“禅”。因此,茶与禅两个字的结合是很有讲究的。如果说“禅茶” ”,就是禅茶,禅是定语,茶是主语。如果说“茶禅”,就是用茶来形成禅。茶是定语,禅是主语。虽然“禅茶”和“ “茶禅”大致可以互换使用,但轻重缓急还是不同的。茶能助禅,禅能助茶,两者相辅相成。但禅茶或禅茶中的“一味”最终还是由“茶”来决定的。中国茶如果没有禅宗元素,就只能归为“饮料”和“食品”,就无法上档次。“禅宗”的本质是“知心知意”。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解读所有有关“禅茶依依”的公案了。

#师之说#

用户评论

执妄

赞同这个观点,禅茶一味的确是双赢。喝茶时静心冥想,能够让人更加沉浸在当下,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能更好地调理内心的纷扰。同时,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学习品茶,了解茶的制作过程,还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铁树不曾开花

觉得这个说法有些偏激,“双赢” 或许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对于喜欢刺激快节奏生活的未必适宜。但确实,禅茶一味可以帮助人们放缓脚步,回归内心,这在现代社会里尤其重要。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我一直很喜欢品茶,也接触过一些禅修,发现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追求平静、淡泊、享受当下。 认为茶道和禅道都是一种自我修炼,需要不断学习和精进,最终才能达到“入一”境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我更喜欢简单直接的道家修行方式,这种注重物质享受的结合方式感觉太复杂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茶道讲究品味、仪式感,而禅道倡导内省、沉静;两者结合确实可以更好地体会生活的美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柔腔

我认为“双赢”的说法是过于理想化了。 禅修和茶道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修行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寻找平衡和平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喝茶,那时候觉得只是个简单的饮料,长大后慢慢明白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养生之道。 禅茶一味能让人静心体悟,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这个标题读起来很高端 ,其实感觉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想要放松、内省,喝喝茶再闭闭眼也是一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最近开始学习茶道,发现它确实和禅修有着很多共通点。品茶的过程就像冥想一样,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专注于当下,感受茶汤的美妙滋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要冷战i

我比较喜欢户外运动,追求活力的感觉更能刺激我,禅茶一味的平静方式太慢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像从了良

这个说法很有启发,以后有机会去试试禅茶一味,看看能不能让我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觉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的确,双赢的说法还是非常贴切的。 茶道不仅能提升品位,还能修身养性;而禅道的精髓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让自己更加从容智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我个人更看重实际作用,茶味好喝就行,那些哲学理论没太大感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最近朋友带我去了一家专门做禅茶的店,体验了一下这种独特的文化和饮法。不得不说,那种静谧安详的氛围确实让人感到放松惬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眼旁观i

觉得“禅茶一味” 听起来很高端,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喜欢喝茶的人应该都认同茶道和禅修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吧? 都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深入学习茶道和禅修,领悟其中的真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泡泡龙

这个“双赢”的说法很有意思! 可以把两种不同的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 这种相互促进的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