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文马县包括闽东现存除古田、屏南以外的全部地区、连江县的全部以及罗源县、政和县的部分地区。 《陈书》中有始兴王伯茂“贬为文马侯”的记载(《陈书》卷28、《始兴王伯茂传》)。文马县行政驻地位于今霞浦县古县村。当时吴国茶风十分盛行。随着吴国士兵、流放弟子、僧道士陆续入国,必然带来吴国的饮茶习俗,闽东茶风在此盛行。汉晋茶道的亮点与僧道士吃素、轻饮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境内的太姥山是汉晋茶道的起源地。
太姥山的传说十分古老,比闽越国早了两千多年。汉武帝遣使祭祀太姥山的时代,道教尚未诞生。因此,太姥的传说可以看作是闽越人民间神灵信仰的产物。相传古时荣成、太姥曾在太姥山修行,故太姥山被誉为“海上仙都”。 《宋春熙》《三山志》卷35引文《力牧》记载:“容成老师曾住于此,今中峰下尚有石井、石鼎、石臼、石杵。”荣成子是传说中的黄帝大臣(有人说他是黄帝的老师),也是中国历法的发明者。
容成子到太姥山学道的传说在唐代以前就很盛行。与唐代李白同时代的闽东圣人薛灵芝在《太姥山》诗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剑桂为问荣成子,剑桂乞其外貌。” 《三山志》 汉王烈引述《蟠桃记》曰:“尧时,有老母,居路旁,以青为业,后得九转朱砂法”。乘九彩龙成仙,故名太姥山。” “汉武帝命东方朔传授天下名山文学,遂将‘母亲’改为‘奶奶’。” 《汉书·郊祀志》 据记载,汉武帝时期,天下有八座名山,其中五在中国,三在蛮夷。闽中的武夷山和太姥山,都是汉武帝使节朝拜的地方。应该是八大名山中的两座。
白茶原产于太姥山,又称白茶山。唐·陆羽《茶经·七之事》载:“《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永嘉就是现在的温州。陈容在《茶业通史》中写道:“《陆羽茶书》第《永嘉图经》引曰‘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永嘉东距海三百里,南距海三百里。”南行300里,是福建福鼎,是白茶的原产地”(农业出版社,1984年5月,《茶业通史》,第50页)。陆羽《茶经》的记载和陈荣教授的解释告诉我们福鼎太姥山古白茶早在晋代就已闻名全国。
不过,学术界仍存疑虑,因为如果永嘉在《永嘉图经》的记录一定要出界的话,必然会被改为“永嘉县东300里晋安县白茶山”,但这个描述不会被标准化。你想让你记住永嘉县晋安县的白茶山吗?如果这样描述越界,《永嘉图经》就不会变成《扬州图经》,所以学术界对《茶业通史》的解释持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
事实上,《永嘉图经》的描述并没有越界。不仅福鼎的太姥山属于永嘉,闽东(宁德市)除古田、屏南以外的整个地区都在永嘉县管辖范围内。这涉及到一个历史案例,这就是金代洛江郡之谜。据《晋书》卷十五·志五·地理下载:“太康三年置晋安县,辖八县,四千三百户;元丰、新罗、宛平、同安、后关、洛江、晋‘安,文马。” “临海县,吴置八县,一万八千户,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安固、衡阳”宁元年,在临海置永嘉县,统一四郡。永宁、安固、松阳、衡阳。”据《宋书》卷三十六、志二十六、郡县二记载:“晋太康三年置晋安太守。统辖五县。有2843户1口。九千八百三十八。至州,水三千九百九十。行至京都,水三千五百八十……罗江,男宰相,吴历,属临海郡。杜属文马岭,晋武帝太康四年设立文马船……”
为此,朱维谦《福建史稿》认为,关于洛江县在哪里,有三种说法:《八闽通志》 认为,今罗源县,县有松枝江,旧称洛川。这是第一个理论;或相传温州府瑞安县为19世纪初吴士力所置。名洛阳。《宋书》 第三十六卷《志》 二十六《州郡》 第二说:‘洛姜,男丞相吴历,属临海(郡),晋武帝置晋安郡,杜属于它’。杜是一个偏远的属地,近代称为插花之地。这意味着罗江县就在现在的瑞安县境内。这是第二种理论。
郭璞《山海经》注:霍山有5处,其中1处在晋安县罗江县。宋代《三山志》 相传县城北七十里的宁德县有霍山乡,因霍童山而得名。由此看来,洛江就是现在的宁德县。这是第三种理论。
除了郭璞的《山海经》注外,这一说法还有另一条佐证。唐僧门道士《法苑珠林》卷71 《祈雨篇》引用《冥祥记》 云:“晋安洛江县有霍山,其高遮日。”由此可见,霍山确实是霍童山,而罗江县也确实在今宁德境内(《梁·史会教》《高僧传》,卷十二《晋霍山僧记》记载:僧人清贫,饮食俭朴,素食念经“后迁罗江县霍山,建茅草堂。”)。
这里需要澄清三个问题。 1. 罗江县在哪里?二是罗江县与文马县的关系;三是罗江县和临海县是什么关系?
第一个问题,霍山的存在说明宁德在洛江境内。也就是说,至少可以确定宁德是洛江郡的领地。第二个问题是洛江和文马的关系。宁德境内原属文马县。现在变成了洛江,说明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次分裂。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文马县成立不久,就分拆为罗江县和文马县。现在宁德在洛江境内。据《福建史稿》引《八闽通志》一种说法是,罗源县也隶属于罗江。根据唐代连江曾继承文马县名,意味着金代文马县分裂为文马县和连江县时,连江保留了文马县名,而以北则是罗江县境内。第三,罗江县和临海县怎么了?笔者认为,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中关于设置温州府的记载已经非常明确。
明弘治《温州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平吴时,改安阳为安谷县,安谷南横峪船站分属石阳县。明泰宁元年,石阳改为衡阳县(《晋志》):临海县,并设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松阳、安固、衡阳八县。公元302年,临海桥南分永宁、安,晋安固、衡阳、松阳、洛江五县置永嘉县,属扬州,治永宁二年。孝武宁康年(374年),永宁分乐城,归洛江“晋安”,即晋安洛江郡曾隶属永嘉郡,跨越东西晋。 72年。
读完这条记录《温州府志》后,以上问题全部解决了。金太康三年(或四年),以文马船聚落为基础置文马县。是晋安的。县城在霞浦古村。范围包括闽东地区除古田、屏南以外的所有地区。罗源、政和部分地区,连江县全境;不久文马县一分为二,以宁德白鹤岭或今罗源县与连江县的县界(罗江含罗源)为界,连江县也分为两部分。江保留文马县名,北部闽东地区称罗江县,均属晋安县。明泰宁元年(302年),拟将原属临海县的永宁、安固、衡阳、松阳四县置为永嘉县。此时,考虑到这四个县的人口虽然较多,但县的数量还是少了一些,所以将原本属于晋安县的罗江县先划给了临海县,然后又划给了新设的临海县。设立永嘉县。洛江划归临海县是假枪,实则划归临海县。永嘉县并不是“插花之地”。
罗江县隶属于永嘉县,辖区本身毗邻(宁德市与温州市相距较近)。永嘉县建县时,实际上有5个县,也就是《温州府志》所说的“洛江至晋安五县皆有”; 72年后,孝武宁康二年(374年),从永宁县分出乐城县,自置5县,于是“还洛江归晋安”(晋王朝尚未形成“浙江省”、“福建省”等相对固定的行政区划概念,县的上层为州,永嘉县、晋安县曾属扬州,县名的调整县、县(市、县)也在同一管辖范围内进行)。这其实就是洛江之谜的解开。罗江县治所大概仍在今霞浦县境内。剩下的只是罗源当时属于文马(廉江)还是罗江(富宁)的问题了。
《永嘉图经》是一部早期的永嘉县志。《浙江方志考》注明“作者未经核实……该书已丢失已久,无编辑版”。引自唐陆羽《茶经》(宋《太平御览》卷867食部,亦引《永嘉图经》:“县东有白茶山”),其成书日期应在唐代,属永嘉县,晋代时期。包括宁德县在内,原富宁府属罗江县境内。洛江为金代永嘉县所置县,隶属72年。《永嘉图经》 作为永嘉县的地方史书,记载了县内各县的历史。财产是最自然的事情。因此,《陆羽》《茶经》引述《永嘉图经》关于“永嘉县东三百里(应南)有白茶山”的记载,将闽东有记载的茶史推至晋代。
用户评论
真是太震撼了!我一直对《茶经》里的白茶山十分好奇,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它的位置。这份考古成果真是让人激动人心,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陆羽的文化功底和他对青茶的喜爱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了解到很多关于福鼎历史以及《茶经》的研究成果。虽然我不是很懂茶叶,但看到白茶山找到了,确实让人感叹文化的传承力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考古工作太酷了!能够通过一些文物和记载,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简直令人神往。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福鼎看看,感受一下这种历史沉淀。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茶山既然如此重要,难道福鼎的政府应该好好保护它吗?不应该把它变成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吧,这样就破坏了原本的美感和茶叶的生长环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茶经》里有些描述并不完全准确,毕竟年代也很久了。现代的学界还有很多对陆羽作品解读的不同观点啊。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把考古发现当成唯一的标准,要结合多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学术研究,而且配图也很美观!给我科普了很多之前都不知道的白茶知识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白茶山”名字太俗气了,应该给一个更具有诗意和神韵的名字。毕竟陆羽是文化大家,他对茶叶的理解应该更加深邃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一个疑问啊,按照文章的说法,白茶山已经找到了,那之后还有哪些考古工作需要开展呢?是否还需要对周边地区进行发掘吗?希望后续能有更多更详细的研究报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茶经》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它不仅是关于茶叶的书籍,更是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感悟。能够找到白茶山,让人更有兴趣去阅读和研究这部经典著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福鼎会成为著名的“白茶之乡”。原来这里的环境和历史都是非常特殊的!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福鼎看看真正的白茶茶园和品尝一下正宗的白茶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要太神奇了!《茶经》里的记载竟然可以被证实,这让我更加相信考古研究的可靠性。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历史文物的发现,让我们了解更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白茶山在福鼎,可我觉得白话中关于“白茶山”的描述确实不太明确啊!也许它并非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就像“人间天堂”、“仙境”一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报道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居然能把一些古老的传说和现代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这真是很有意思。希望福鼎能够善于利用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发展自己的茶产业,让白茶山成为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考古工作一直不太了解。这篇报道简单易懂,让我对《茶经》和白茶山的由来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什么只关注“白茶山”?陆羽的《茶经》里还有很多其他关于茶叶的描述和研究,比如不同的品类、冲泡方法等等。我觉得应该更加全面地推广《茶经》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单方面强调一个地点的存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考古发现真的让我有些激动!能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茶经》里的记载被证实了,真是让人倍感欣慰。这证明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观察力是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标题有点过于简短,应该更加详细地介绍考古发现的一些具体内容,比如发现的地点、文物年代等等。这样可以吸引更多读者来关注这篇报道。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