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糯所产的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亮中略带金黄,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绒闪光。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在双江甚至在临沧声誉都最高,故颇有声名。坝糯还是双江藤条茶园保存得最好的地方,藤条茶园的面积在双江为第一,双江最古老最大的藤条茶古茶树就在坝糯。树龄超过百年的藤条茶树,一棵树上有几十根上百根藤,最长的藤可达三四米长,树生藤、藤缠藤,其形态之美令人称奇,堪称天下一绝。坝糯人能养出那样奇美的藤条茶树,其用心之细,技法之精令人赞赏,如果你想要了解一百年前勐库的藤条茶园是什么形貌,那就一定要去坝糯看看。
坝糯藤条茶,为何会具有藤类植物的特征呢?从清朝开始,勐库东半山,居住多为汉人,汉人勤劳,每年春发时,将枝条上新发新芽采摘只留两个芽头,芽头两边保留两到三片嫩叶,其余的芽叶,连同根蒂全部抹除。年复一年的发新与修剪,茶树枝条延伸3—4寸,新叶通过长期去除,枝条上就无保留,也就形成了藤类植物的特征。
藤条茶,每次新发鲜叶以嫩芽为主,配以嫩叶的生长方式。芽叶完整度好,制出的茶叶外形条索美观,毫毛突显。坝糯藤条茶头拨春茶的嫩度极高,马蹄也比较多,算是坝糯茶的一个典型标志。干茶一面为墨绿色,另一面因有显著的毫毛,呈现青绿色。茶汤茶色与普通古树新茶汤色并无差别,清澈,淡黄中略带青绿。而茶汤口感,就有明显不同,茶树上生长鲜叶多为细嫩芽叶,细嫩芽叶含儿茶素与生物碱较多,茶汤入口,首先感受到鲜醇甘甜,茶汤惯有的苦涩味则是随着冲泡次数慢慢增多,显现于舌面与舌两颊。总的来说,每一泡茶汤都平和柔缓,喉部润滑。因藤条茶茶质优良,布朗族人也纷纷效仿,所以现在东半山80%以上的茶均为藤条茶。
用户评论
哇,看到这种茶树真的很有感觉!好像藝術家用綠色畫筆把大自然描繪出來一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這篇文字把我帶回了童年的回憶,我記得以前我們家的院子裡也種植過藤條,只是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現在想想,它們的生命力真特棒,像是天然的藝術品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個資深茶爱好者,對於這種結合藝術和自然的茶樹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它的味道是否像文章說的,讓人回味無窮。有机会一定要去親自體驗一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太明白這篇文章想表達的意思,藝術和自然的融合?難道是說藤條本身的形狀就已經是一種藝術了麼?我覺得還是有些刻意渲染的感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歡這種用詞,"大自然的巧思", "生命脈衝", 確實讓我想起中國傳統工藝中那份精緻細膩和對自然的感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這個茶樹太特別了!我之前只聽說過品種很多的茶樹,沒想到還有這種造型的。 覺得很有創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這文章讓我想要去看看真實的坝糯藤条茶树了,想像畫面裡那幅「綠色畫筆」是如何描繪出來的感覺,是不是真的能這麼神奇地融合藝術和自然?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覺得這種“艺术”有些过了,茶树本就美丽,不用刻意渲染它。我们应该欣赏自然的纯粹形态,而不是用人类的眼光去定义它的美学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喜欢这种文字的风格,把简单的茶树描述得有那么几分诗意,很有感染力,让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坝糯藤条茶树的信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雖然不知道這個坝糯藤条茶树的味道如何,但它確實很特別啊!如果能成功將藝術和自然融合在一起,那一定是个令人惊喜的体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写的挺好的,让我对坝糯藤条茶树产生了兴趣,想去尝试一下它的味道。艺术性和美感的确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类似“融合”的作品出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這個詞彙有點拗口 藝術與自然的融合聽起來很有趣,但感覺更像是炒作而已! 我只想喝一杯好茶,不需要那么多的文艺包装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文章後,對於坝糯藤条茶树的印象改變了。原來一個茶樹也能有如此特殊的形態和故事。真是讓人敬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不要因为一些所谓的“艺术”而忽略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茶树的艺术价值并不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口感和药用价值。我们应该看清事物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文字优美,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坝糯藤条茶树的美观,讓我對这个茶樹產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有机会亲眼看看這個獨特的茶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