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的工艺复杂,不仅要全神贯注,更要行动警觉。正所谓“心思闲,手灵敏,功夫精。”
乌龙茶的生产工艺分为以下步骤:
采摘萎凋摇匀冷却杀青揉捻(包裹)烘干。
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省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发酵程度不同。
闽北乌龙茶:轻晒,轻摇,不揉。
闽南乌龙:轻轻晒干,轻轻摇揉。
广东乌龙:复晒,复摇,不揉。
台湾省乌龙:有不同程度的发酵。冻顶乌龙揉,乌龙和东方美不揉。
采摘绿色
乌龙茶的鲜叶需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应在花蕾展开时采摘,取第二片或第三片叶子。
乌龙茶分春、夏、秋三季,其中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
凋谢
萎凋对乌龙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根据萎凋的程度,会决定摇动和冷却的重量和时间。
乌龙茶的萎凋通常是靠阳光晒干,也叫“晒青”。
晒青时,要根据阳光的强弱和茶叶的含水量,把茶叶均匀地分成不同的厚度。
如果在阴雨天气受阳光照射无法枯萎,就要进行室内加热萎凋处理。
摇绿和凉绿
摇青是乌龙茶制作的独特工序,也是形成乌龙茶特色的关键步骤。
传统乌龙茶是用竹筛摇制的。摇青过程中,叶片相互碰撞,使茶叶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扩散,促进局部酶促氧化。
凉青是指将乌龙茶静置。凉青和摇青需要多次交替进行。只有动静结合,茶叶才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
加热绿竹条,为书写做准备
乌龙茶和其他茶叶加工方法没有太大区别,也是用高温锅炒制而成,也叫“炒”。
杀青的原则是“短时间高温,多闷少透,闷透结合”,同时要注意不要让茶叶闷黄。
旋转
乌龙茶的揉捻方法和其他茶差不多,可以用手揉捻成型。
要包揉,用边长70厘米的白布包一斤左右的茶叶。一只手握住布巾口,另一只手紧紧压住布球,来回推动,使茶球在布巾中滚动。
揉包时,力度要先轻后重。揉捏一分钟后,需要将茶球溶解,稍等片刻,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多次。
干燥的
乌龙茶通常需要两次烘干,即毛火和脚火。
第一次烘干时,将乌龙茶烘干至七至八成,此时将闽南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包揉;第二次烘干是要烤到足够干。武夷岩茶的“火力”正是通过这一步展现出来的。
到这里,一杯乌龙茶就喝完了。
用户评论
哇,终于看到一篇详细介绍乌龙茶制作流程的文章了!我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有些乌龙茶的味道那么特别,原来过程如此复杂呀,太佩服茶农的匠心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流程写的很专业,看得我一头雾水啊。 不过看了下图片倒是理解了一点,比如萎凋过程很重要,让青叶变软,方便后续加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说得太深奥了吧,我是想了解一下乌龙茶怎么泡才好喝的,你能不能再来篇轻松一点的图文教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做茶好像真的是个需要耐心和技术的工作啊,从采摘到烘焙每个步骤都离不开精细操作。难怪有些乌龙茶会名贵得令人望尘莫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句题外话,做茶这个过程中好像有点像中医养生吧?都要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的情况来调整方法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疑问啊,文章里提到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很重大,可是具体杀青的时间和温度如何选择呢?能不能简单说一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很多时候想买到好喝的乌龙茶都比较困难吧,不知道该选哪个品牌、哪一家产地....这篇文章就很有用啊,至少让我对乌龙茶本身有个更清楚的了解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太复杂了,我反正不会去自己制作乌龙茶,还是去喝现成的香浓好喝的更方便啊!哈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制作工艺流程非常有教育意义,让我对乌龙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次带朋友去品茶的时候可以好好讲解一下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发现很多好的乌龙茶都是限量版啊,看来以后要抢购起来才行!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爷爷喝乌龙茶,那种温暖的感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个流程我就更觉得做出来的茶很难控制了吧。每个步骤都要掌握好才能保证品质,难怪一些茶园会将制作工艺传授给特定的人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博文对技术要求太高了,我更喜欢直接去茶店里选购乌龙茶,享受品茶的乐趣就足够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做茶,他说最近在尝试自己制作乌龙茶。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我觉得他可能会非常感兴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佩服茶农们要把这些步骤一个个都做到位!看来做一只好茶可不是易事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文章写的很详细,涵盖了乌龙茶制作的大部分关键环节,对于想深入了解乌龙茶的朋友来说很有帮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乌龙茶有了更全面理解,原来一个小小的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竟然如此复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乌龙茶的味道很独特,看完这篇帖子才明白是因为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细致之处导致的。佩服那些茶艺师们!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中提到的烘焙环节非常重要,烘焙时间和温度的不同会导致乌龙茶的风味差异巨大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