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全国各地许多绿茶产区开始转相效仿金骏眉的工艺改制红茶,国人喝红茶者越来越多,中国红茶由外销为主转为内销为主。殊不知,这场“红绿之变”从一百多年前的祁门就已经开始了。
祁门红茶出现之时,中国红茶诞生已经两百多年,甚至国外的印度引种生产红茶都已四十多年,在这个不算早也不太晚的时间里,祁红在起起落落的一百余年中居然创造了一个传奇,其声誉可以说超过了红茶的起源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祁门茶厂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制作中心。如今再说祁门,仿佛就只是红茶了,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冲淡了这里已经生产绿茶一千多年的现实。
祁门在唐时属歙州,在《茶经》中,歙州茶被陆羽列为下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歙州茶品质低,如在同列为下品的雅州唐时就有贡茶蒙顶茶,列为又下品的苏州后来有了贡茶碧螺春,当然这是后话。至少说明,歙州在唐时便已有茶,这是毋庸置疑的。唐咸通三年(862年)《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记载:“(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可知当时祁门不仅有大面积的茶叶种植,其茶颇受市场欢迎,所以有白居易诗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与祁门相邻,同属旧徽州。
然徽茶仿佛一直以来都是更受商人或者商人所面对的消费者老百姓喜欢,而非帝王家或文人,在明代以前,徽茶中并没有广为人知的某种名茶出现,直到与祁门相邻的休宁县一位出家人号大方和尚者从苏州虎丘寺归来仿虎丘茶而成休宁松萝。松萝茶大概是徽茶中的第一种有大量文字记载的茶,受到一些文人的关注,并多文辞描述。其时祁门有无仿制松萝茶并不知,至少那个时候,祁门仍然无法在茶的领域里有一个独立的名字,直到祁门红茶的出现。应该算是祁红成全了祁门茶吧,一千多年的绿茶生产也没能让喝茶人去心心念念着祁门。
光绪年间胡元龙、余干臣始制红茶。胡元龙是祁门南乡贵溪人,于咸丰年间辟荒山五千余亩兴植茶树,光绪元、二年,因绿茶销路不畅,改制绿茶。为何绿茶会销路不畅?从外销来看,出口绿茶掺假情况多见,这在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中有详细描述,绿茶有掺杂柳叶、染色等现象,而红茶作为新兴的茶类,相对质纯。从内销来看,徽商所开设的茶庄主要集中在北京、杭州,北京以销售西湖龙井、碧螺春及茉莉花茶为主,杭州以销售西湖龙井为主,对徽州本地绿茶的需求有限。这对于当时的祁门来说,未为不可。从大的历史发展来看,茶叶加工工艺一直在改变,从蒸青工艺变为炒青工艺、从饼茶变为散茶,这是发展,而从绿茶发展成为六大茶类,这也是发展。不同茶类之间只存在工艺方式的差异,没有高下之分。
祁门绿茶改制祁门红茶,是出于历史的偶然性,而它的迅速发展与最终成为以红茶为主的定局,则是内在的必然。我在探访祁门的一个星期里,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喝茶,发现祁门本土的茶树原料加工成红茶,即使工艺出现很大问题,但香气仍然突出,工艺完善之红茶在香气上或浓郁或清奇,令人印象深刻,“世界三大高香红茶”是如何评定出来的已经很难找到源头,但祁红之香倒是名不虚传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我收集到的祁门绿茶中,并未出现异于常茶之香。
但祁门红茶取代绿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自红茶出现开始,从未完全取代过绿茶,祁门不仅是红茶出口主产区,也是出口绿茶屯绿主产区。祁红创制于1876年左右,而据资料记载,红茶创制40年后的1915年,红茶出口仍只占到38.5%,绿茶71.5%。1915年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之后,外销有显著增长,但很快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红茶外销受阻,茶农又转而生产绿茶作为内销。1932年吴觉农来到祁门时,红茶生产一片萧条,通过吴觉农的影响,红茶生产有所回升。两年之后,由胡浩川担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在此期间,茶场也同时生产绿茶,设有绿茶部,并培养绿茶生产技术人员。1937年起,国民党政府对全国茶叶实行统购统销,筹措资金积累外汇,祁红产量达到历史最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海运中断,祁红顷刻间一落千丈,直到建国前,始终是起起落落的状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兴起名优绿茶,许多传统绿茶从名义上开始恢复,祁门产区一片绿。近年来,国内红茶市场的兴起,祁门红茶开始逐渐发展。我并不愿意用“恢复”二字,如今的祁红必然面临着转型,寻找更符合当下国内市场喜好的风格。而自然,绿茶又隐退下去了。
用户评论
我从小就爱喝祁门红茶,那股醇厚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最近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它和绿茶的关系,真是太有趣了!看来以后我要尝试一下祁门绿茶,希望味道同样让人回味无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祁门红绿之变还是挺有意思的,从红茶到绿茶,变化莫测。其实我更喜欢喝清新的绿茶,觉得红茶味道太浓厚了,个人感觉而已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让我对祁门茶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本以为红茶和绿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茶叶,没想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变”确实很让人想一探究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以前一直喝红茶,但最近几年开始尝试茶类的多样性,也爱上了祁门绿茶的风味!这篇文章让我更了解了祁门茶的历史和文化,很有知识含量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茶农家庭的成员,我对祁门红绿之变深感认同!种茶人辛苦耕耘,最终获得一杯香韵醇厚的杯子茗,这份成就感真令人欣喜!这篇文章让人更加珍惜茶的价值和意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人都种着红茶,到后来才开始流行绿茶。这些变化让我感觉物是人非啊!希望祁门茶一直保持这种多样性和创新精神,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观点偏激,似乎认为绿比红的更好?这完全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吧!红茶醇厚浓郁、绿茶清雅爽口,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祁门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对于“变”这个说法我不太认同。我认为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都是祁门茶的一部分,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这样的评价太过绝对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文章中提到的祁门历史文化,让人对古老的茶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希望未来大家都能品鉴到更多优秀的祁门茶,感受它的独特韵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虽然比较客观地介绍了祁门红绿之变,但我个人更喜欢红茶的味道。绿茶感觉味道太淡了,总觉得没那么醇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文章观点,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叶的种类也在不断演变。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的发展,更是科技与传统结合创造的新局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深入分析红绿之变背后的影响因素,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区别。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读起来有点枯燥,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对比,没能有效地吸引我阅读兴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祁门茶的丰富种类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我对红绿之变并不十分了解,但我依然期待品尝不同的茶叶,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位资深茶饮爱好者,我深知祁门茶的变革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这种精雕细琢、求新求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过于强调红绿之变的概念,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茶类特征,比如茶树品种、种植环境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过于简略,没能全面阐述祁门红绿之变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希望作者能够加入更多细节和分析,让文章更加充实耐人寻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最近就爱上了喝祁门绿茶!发现它的清新口感比红茶更适合我。这篇文章让我对祁门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期待品尝更多的品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