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煮完一壶老白茶,是当场喝,还是留些汤煮下一壶,煮完一壶老白茶,是当场喝,还是留些汤煮下一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听一位茶友说了一句关于“茶头”的话。
按照通常的方法,用玻璃杯或者大茶缸泡茶的时候,大部分茶都是一口气喝不完的。
留在底部的残茶很快就会完全凉了。
喝茶就更让人泄气了。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再次混合开水。
首先,调节水温。
借助开水温度,冷热相加。
一会儿,你就可以得到一杯温度适口的热茶汤。
第二,调整浓度。
剩下的闷在底下的茶汤,如果没有分茶的条件,泡久了必然会很闷。
重新加入淡水稀释,可以让这杯残留的茶汤再次迎来“第二春”。
再试一次,你就不会喝太多茶了。
在李义山的名篇中,他写了这样一句话,“留残荷听雨”。
用杯子泡茶时,留少量残茶也能起到引导作用。
重新加入热水泡茶,以免第二杯茶味道太淡。
一前一后的两杯茶和汤之间,不会有很大的间隙,实现平稳过渡。
这样,用玻璃杯泡茶时,参考个人的饮用习惯,最后留些汤,也无可厚非。
但用碗泡茶则相反。
在现代的很多茶具中,白瓷盖碗起到了“冲泡茶具”的作用,使汤汁整齐,便于茶水快速分离。
盖上碗泡茶,把茶汤倒出来。拖拖拉拉是不可取的。
将底部剩余的少量茶叶彻底沥干,以免干扰下一道茶汤的口感。
慢慢啜饮,彻底感受一杯好茶的风味变化。
但是,对比了玻璃泡和盖碗之后,再来看茶叶。
冬天煮老白茶,要不要留底汤?情况还得分开说。
关于这个话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利弊之间,问题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先说正面观点。
煮老白茶,留少量茶叶做底汤有什么好处?
首先,防止茶叶风味断层。
怎么感觉回国后大家都这么喜欢讨论洗茶?如果是在国外,外国人喝茶根本不会在意这个。
背后的原因不难解释。
因为外地人喝茶,大多追求方便简单,袋泡红碎茶更为常见。
这种碎红茶只做一次性冲泡。
一次性提取所有茶味,再加水就什么味都没有了。
如果坚持洗茶,就相当于不喝茶。
泡茶的时候,道理也差不多。
茶叶加热煮沸后,第一壶茶汤至少能释放出78%的茶香。
茶叶质量再好,第二壶煮出来的茶汤饱满度也会明显下降。
喝茶的时候适当留点底汤,可以防止下一壶茶煮出来的时候茶汤味道消退过快的问题。
其次,再利用残茶。
冬天气温下降后,煮茶的热度又上升了。
但是秋冬喝茶是茶几上的通病。
一壶刚煮好的热茶,如果不在陶瓷电炉上保温,短时间内就会完全凉了。
对此,要么抓住机会,趁热及时喝掉。
或者,把凉了的残茶重新加热。
就像重新加热一顿饭。
但再加热时,如果只剩下少量茶汤,就容易把茶煮得太浓。
还不如把纯净水重新灌满,泡一壶茶慢慢喝。
最后,增加泡茶的次数。
前两天刚回答了一个问题:“老白茶能煮几壶?”
据观察,熬1-2壶茶汤是常有的事。
但具体煮茶次数与茶叶品质、煮茶方法、个人饮茶喜好等有关。而且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
但在煮茶的方法上,增加茶叶的量,适当调整煮茶的时间,保留一壶底汤,可以增加煮茶的次数。
多煮几次,能慢慢消磨大半天时光。
喝老白茶时,茶味利用效率更高!
当然,在煮茶是否留底汤方面,也有人持反对看法。
早前茶圈内一度传出过“千滚水”的谣传。
那则谣言的大致说法是,一壶水不适合反复烧开多次,否则千滚万沸过后,千滚水内部会产生有害物质……
当然,这则谣传一早就被辟谣,成为了茶圈老黄历。
上善如水,至清至纯至洁。
只要水质本身没问题,干干净净的纯净水,哪怕反复烧开滚沸再多次,也不影响饮用。
但偏偏,有少部分老茶客,受到这则谣传影响很大。
以至于在煮茶时,对留底汤的做法,甚是介怀。
认为煮茶时,不应该如此拖泥带水。
煮出一壶热茶后,就该趁早喝掉。
剩下少量残茶,反复加热多次,那成了什么样?
出于心理因素影响,不愿意喝反复煮开的茶汤,这种心情倒也能理解。
再说,从惜物角度看。
煮茶喝,为了避免浪费,不该做“事后诸葛亮”。
等到茶汤煮多了,喝不完,再去留下底汤。
最好在一开始就根据喝茶人数,预估煮茶份量。
喝多少,煮多少。
避免贪多,一次性煮出满满一大壶茶,放着又做不到及时喝完。
到头来,还得持续保温,反复烧开。
反反复复折腾下,会造成不少浪费。
浪费电、浪费时间、浪费好茶的最佳风味。
反复多次煮茶后,茶汤的细腻落水香,一早就顺着煮茶期间缕缕飘扬的热雾,随风而逝。
最终喝到的茶汤,没那么香、没那么滑、没那么好喝。
对比起来,比起反复加热,还是现喝现煮来得好。
将一正一反的观点看下来,可以看明白这样道理。
煮茶要不要留底汤这个话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留,也可不留。
这个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对化选项,没有对错之分。
茶友们在煮茶时,大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个人喝茶习惯,做出选择。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他人的观点看得再多,都不如亲自尝试一番来得靠谱。
煮出一壶热茶后,若是不喜留底汤,当场及时喝完便是。
但如果打算留点底汤,再去煮下一壶茶,又该怎么办?
比如,留底汤时,留下多少数量才合适?
这没有固定标准,留1/3左右,足矣。
有了这些底汤做牵引,下一壶煮出来的茶水,能缩减浓淡差距。
不过喝茶时,倒也没必要为了刻意留底汤,而选择将茶汤剩下。
结合实际情况看,煮茶留底汤,留多一些/少一些,都不影响大局。
问题关键在于大家喝过一轮茶后,壶内还能剩下多少茶。
若是在场喝茶人数多,能将茶汤及时喝完,还是当场解决更好。
下一壶煮茶时,通过增长煮茶时间,同样能解决茶味浓淡变化!
另外,留下部分底汤后,还会面临下一个问题。
留在壶内的茶汤,能留多长时间?
众所周知,茶水经过久置后,风味会下降。
现喝现泡的热茶,永远比泡开后放两三个钟头,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水,滋味更好。
为了避免茶汤变味,留在壶内“垫底”的茶水建议在两三个小时内去煮下一壶。
若是放置隔夜后,再去煮茶。
这种喝隔夜茶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品质出色的老白茶,哪怕不留下底汤。
下一壶煮茶时,也不至于立马就变得寡淡乏味。
留底汤“吊味”的做法,意义有限。
好茶,可留可不留。
茶味有限、品质不高的普通白茶,才离不开这样的“留后路”做法。
可见,留底汤这个做法,不是煮茶时的必选项。
如果能及时喝完,还是建议当场抓准时机,及时品尝。
若是众人喝过一轮茶后,壶内还有剩茶。
这些剩底的茶水,也没必要浪费。
重新续水,再次加热,煮上第二壶茶。
添酒回灯重开宴,也是不错的体验!
煮茶时加陈皮更有味,银壶铜壶煮茶口感好?这些煮茶误区你还犯吗
玻璃煮茶壶、粗陶煮茶壶、铁壶,谁才是冬季煮老白茶最好的选择?
白茶怎么煮更好喝?村姑陈总结4大煮茶误区,煮茶一点都不难
只有老白茶能煮茶喝?年份短的白茶不适合煮茶?这是真的吗?
六大茶类这么多,究竟哪些适合煮茶?一次性说完煮茶的那些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煮完一壶老白茶,是当场喝,还是留些汤煮下一壶和煮完一壶老白茶,是当场喝,还是留些汤煮下一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