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白茶普遍淡而无味,与“醇厚”没有联系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白茶普遍淡而无味,与“醇厚”没有联系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前两天有个茶友来哭了:
“村姑,我迷路了!"
泪流满面的茶友,有她自己哭的理由。
喝2019白浩银针的时候,在群里感叹,味道很醇厚。
没想到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驳:“白茶哪里来的?”
随后,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老白茶最多能有醇厚感,但也只是比绿茶更浓,和其他茶没法比,而新白茶真的喝不出什么醇厚的东西。”
因为茶友不想和别人争论,无奈之下只好下线。
但回过头来看,我深感愤怒。
因为在她看来,白茶喝起来明显是很醇厚的!
我笑着安慰她。总之,只是聊天而已。对方可能不懂茶,不要太当真。
同时也证明了白茶圈有大量的外行。
如果带着敬意去学习,不如说你最怕的是不懂白茶,却大喊“白茶味道太淡,不如其他茶。”
不装懂,就是对白茶最深的误解和伤害。
白茶没有其他茶醇厚?
当然不是。
醇厚,是比较立体的口感,浓滑如米糊,绵密如拿铁。
茶是否醇香,主要取决于所含物质的含量。
换句话说,内质越丰富,营养越丰富,茶的味道就越醇厚。
纵观六大茶类,白茶的工艺最简单。
不炒,不揉,不杀青,只有萎凋和烘干。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两个过程的目的是让茶叶失水。
所以成品白茶就像方便面里的蔬菜。
颜色还是原来的颜色,只是水分消失了,呈现出酥脆的状态。
同时,白茶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得到了尽可能的保留,包括茶氨酸、茶多酚、维生素等物质。
所以从醇厚度来说,六大茶中,白茶应该最有发言权。
纯天然的工艺,丰富的营养,原汁原味,让白茶脱颖而出。
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白茶不如其他茶好呢?
只能说是纯粹的偏见。
自从白茶复兴以来,围绕它的言论不仅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只是感觉白茶做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和干药材差不多。
相比复杂的岩茶、红茶等。还是“老大哥”绿茶,根本不值一提。
面对外界的这种偏见,村姑陈很无奈。
不懂的人天真的以为白茶萎凋就是随便晾一晾,晾完就喝。
如果真的按照这种随意的泡茶方法,岂不是白茶满街都是?
如果白茶制作真的没有技术含量,岂不是人人都被请去当师傅了?
果然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
白茶的味道很淡,不醇厚?
这也是一个误区。
很多习惯喝岩茶、红茶、黑茶的朋友,刚接触白茶就觉得它的味道和以前喝的不一样。
主要表现是茶的味道太淡,不够刺激,不够苦。
所以自给自足的白茶被贴上了“无味”的标签。
这个黑锅,白茶背的实在是太不对了。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按照中国人过去喝茶的习惯,用一个普通的饮水杯,往里面扔一把茶叶,注入开水。
当水温稍微下降,达到适口的温度,就可以上桌了。
如果茶的量太大,杯子里的茶汤会很苦。
反之,如果茶的量少,杯中的茶汤就淡而无味。
但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还是把茶当成解渴的饮料。
而且茶味越浓,苦味越强,提神效果越好。
久而久之,大家的味蕾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种刺激。
再加上娱乐的需要,男性爱茶者难免会抽烟喝酒,味蕾的敏感度会降低。
遇到白茶,鲜香爽口,我接受不了,感觉味道太淡。
为了迎合自己的口味,喝白茶的时候,要加大茶量,用闷泡的方法,才能得到满意的茶味。
更有甚者,直接把醇厚和苦涩等同起来。
但其实这早已偏离了白茶的最佳状态。
茶圈中有句话,叫做“浓非厚,淡非薄”。
翻译过来就是说,茶味浓,不代表茶汤醇厚;反之,茶味淡,也不代表茶汤单薄。
想要达到茶味浓的效果,很简单,只要让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大量释放出来即可。
不管是好茶还是劣茶,经过一番闷泡,都能达到这个效果。
而想要喝到醇厚的茶汤,必然需要以品质作为基础。
劣质茶,内质匮乏,不可能泡出醇厚的汤感。
同理,白茶虽然滋味清雅,但物质丰厚,鲜爽感强,茶汤层次丰富。
往往是这类轻柔舒爽,不苦不涩的茶,更耐人寻味。
白茶中,只有老白茶才醇厚?
这话说得太绝对了。
不可否认,产区好、工艺好的白茶,经过良好的陈化后,会生成浓郁的醇厚感。
在岁月的催化下,白茶的内含物质发生了转变。
从一开始的鲜爽、空灵,转化成为了沉稳、浆感。
我们还曾经在一款老白茶里,尝到了如同百年以上老丛水仙茶汤一样的醇厚感。
但反过来想,难道新白茶就没有醇厚感吗?
其实,也是有的。
虽然大众对新白茶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清新、爽口、沁凉等。
但是,有的白茶从一开始,醇厚感就极强。
比如,采制于秋天的秋白茶。
对于白茶而言,不仅春茶季是重头戏,秋茶季同样关键。
在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后,茶树休养生息,又重新积累了养分。
而随着秋天的渐渐深入,茶园的温度也在渐渐下降。
或许白天还在遭受着“秋老虎”的打压,但夜晚的的确确是凉了下来。
在这样的天气影响下,白茶树接受着较大的日夜温差。
白天的时候,有充足的阳光,让茶树进行着光合作用,生成大量的有机物。
到了夜晚,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养分便被大量积累在茶树体内。
除此之外,秋白茶宽阔的叶片和粗壮的茶梗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果胶物质和可溶性糖。
故而,这些饱满的物质,在冲泡的时候释放到茶汤里,是专属于秋白茶的“胶原蛋白”感。
稠稠的,润润的,醇厚感极强。
又比如,经过压饼的白茶,也具备很浓郁的醇厚感。
由于在压饼的过程中,部分细胞被破壁,细胞液溢出,附着在了叶表。
这些物质提前参与了白茶的陈化,且可以直接与氧分子接触,能转化出更多新的物质。
比起散白茶,白茶饼喝起来更富浆感。
当然,不管是什么年份,什么形态,决定醇厚感的还是品质。
抛开品质谈醇厚,只是在耍流氓而已。
每个人的喝茶感受,是不同的。
但无论如何,一款茶醇不醇厚,内质丰不丰富,只要舌头没出问题,都能感知得到。
就像白开水和好茶,二者间不可能没区别。
所以,遇到喝起来不醇的白茶,别再给自己洗脑了。
好的白茶,醇厚感是必备因素。
反之,那些乏善可陈的白茶,因为缺少内质,喝起来单薄无味。
也在此希望,这些误会,不要再来伤害白茶了。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白茶性寒凉、白茶含糖,你也这样误会过白茶的功效吗?
白茶江湖的华山派剑气之争,新白茶与老白茶,孰优孰劣
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请问白茶的毫香就是枣香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