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同样的岩茶,不同的人冲泡,香气不同。为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同样的岩茶,不同的人冲泡,香气不同。为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同样的岩茶,不同的人冲泡,香气不同。为什么和同样的岩茶,不同的人冲泡,香气不同。为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七八月份,正是新岩茶大量上市的时候。
带点新茶,和朋友去外面的茶会,出去蹭茶!
别说,麻花今天和老朋友在外面搓茶,可是收获满满。
喝一泡去年的马头岩肉桂,喝茶时纯正的肉桂香气会到达喉咙。
细细啜一口,汤汁醇厚醇厚,却略带生气。不知道是不是刚刚又烤好了?
将茶叶递给店主冲泡,茶汤绵软厚重,汤感赢得了不少好评。
但在茶香的表现上,兰花香并不明显。发生了什么事?
很明显,以前喝茶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一个朋友小声问:“好像不是所有人的岩茶都是香的。为什么?”
慌忙拉着朋友,靠近茶几,想着找原因。
读者们,你们猜,麻花发现了什么?
原来,同样的岩茶,香气却不一样,问题出在冲泡方式的不同!
至于具体原因,下面再细说。
01.如果碗太大,茶香就聚集不好。
关注“岩茶课堂”一个多月的人都可以注意到,在近期有图的文章中,频频出现所有与冲泡有关的内容和盖碗的图片。
没有其他原因。用质地细腻的高白泥制成的碗,标准容量110ml,最能考验一款岩茶的风味。
当天茶会,茶桌主人用的茶具是一个明显容量过大的青花碗。
目测容量足足有160ml-180ml。
如果把点评盖碗放在一边比较,素颜的点评盖碗在这个超大盖碗的衬托下,绝对显得娇小玲珑。
用这么大容量的盖碗制作岩茶,会影响茶香的呈现。
别的就不说了。从茶叶的比例来看,大碗泡茶的比例不对,茶香自然就冲淡了很多。
正常的岩茶品评过程中,标准的110ml盖碗,配8克干茶,茶水比例恰到好处,不浓不淡。
而放在超大碗上泡茶,注水量明显会超过很多,一泡岩茶里的香气自然会被冲淡。
喝茶闻香,很难感受到浓郁持久的茶香。
而且青花大盖碗,在造型设计上,盖子是敞开的,不利于茶香的聚集。
用水泡茶时,如果不及时闻香,碗长时间开着,茶香很容易飘到空气中。
最后,当你闻到茶的味道时,你感觉到的茶的味道要弱得多。
02、茶水温度,未达到沸腾。
众所周知,武夷岩茶是用火焙制而成的,泡茶需要开水。
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茶香物质,使茶香更加明显。
烧水泡茶。当锅里的水烧开后,提起锅,装满水,盛汤。
在流畅的泡茶动作下,可以做出一杯香甜活泼的茶汤。
开水一溢出干岩茶绳,植物蛋白烤好后就烧焦了,然后跳出来。
在足够高温度的开水刺激下,岩茶中沸点高的香气可以更好的释放出来。随着水温一路下降,低沸点的香气立刻出现。
所以用开水冲泡的岩茶,茶香会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那天喝茶,主泡人第一次泡茶的时候,壶里的水温刚刚达到高温沸腾状态。
后来泡茶的时候,壶里的水没有重新加热,导致水温一路下降。
等到最后几次冲水,直接用接近80度的温水冲泡。
水温不足,茶香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茶香的表现自然就差了。
可见,我们在冲泡岩茶的时候,是不能偷懒的,要检查茶叶的水温。
如果一壶烧开后冷却,放在温水中,就不再适合冲泡岩茶。
这时候就要重新加热到沸腾状态,才能做下一次茶。
在高水温的刺激下,更能体会到岩茶的茶味!
03、注水,无环壁注水。
想让岩茶更香,泡茶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小窍门。
也就是注水的时候,需要在墙体周围注水。
单手提起水壶,对准盖碗,将盖碗中的岩茶条均匀浸泡,就像拉咖啡一样。
所谓环壁注水,你只需要在注水的时候沿着盖碗内壁快速画一个“”就可以了。
如果干茶条在注水过程中没有润湿渗透均匀。
那么在一个茶汤里,肯定会有大量的茶味物质和茶香物质参与其中。
这样泡出来的茶,香气风采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那天茶会的主人,在泡茶时,由于使用的是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盖碗。
在注水时,便阔绰随意的只定在一个点注水,水哗啦啦的,一下子就注到了接近碗沿处。
然,在前两三冲泡茶时,盖碗内部没能被均匀浸润的条索,轻飘飘的浮动起来,没有完整的参与茶味释放。
这些没能及时参与一冲茶汤滋味释放的干茶条索,好比是在一场拔河比赛中拉了后腿队员。
在本该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块用的白热化状态时,却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参与贡献一份力。
到最终,泡出来的茶汤,滋味香气自然会有不同。
04、出汤动作慢
盖碗泡岩茶,出汤动作一定要快,这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前面数冲泡茶时,唯有速度快,注水快,出水也快,泡茶动作连贯流畅,才能泡出曼妙无比的好茶汤。
若是动作稍有迟缓,那泡出来的茶汤风味整体都会受到影响,包括茶香。
好比看动作武打片那样,招式行云流水,更显飘逸,更显高手风范。
那天,当麻花凑近茶桌前后,仔细观察了一番茶会主人的泡茶方法。
在提起水壶,快速的往大盖碗内定点注水后,第一时间内,没有及时合盖出汤,而是先将烧水壶放回原有位置。
放好水壶后,才慢悠悠的合上杯盖,留好适合的开口,提起盖碗出汤。
整个泡茶出汤的速度,好比是楼下老大爷,每天早晚在练的太极拳,实在是慢!
注水慢,注水完成后没有第一时间出汤,而是放回水壶;
出水也慢,在合盖调整杯盖开口时,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这样一来一回,整体茶汤倒出速度变慢的情况下,岩茶的香气受到了不少影响。
试想,茶在遇上水的刹那,清扬的香气,便袅袅发散出来。
若此时,出汤动作稍慢,茶与水长时间待在盖碗内,形成了闷泡。
茶香发散无门,自然容易被闷坏不少。
在喝茶闻香时,所能感受到的茶香,就要逊色上不少。
05、沥干时间太长
茶汤沥干时间过慢,同属于出汤过慢的范畴。
这儿单独列出来细说,在于这个问题实在太典型。
不少朋友在盖碗冲泡岩茶时,常会犯这样的错,就是出汤动作不够干净利落。
提起盖碗出汤时,茶汤没有呈现瀑布状般倒出,而像是倒豆子那般,常常拖泥带水。
在提起盖碗出汤时,由于杯盖开口没有调整到位,开口偏小。
导致茶汤倒入公道杯时,呈现大珠小珠落玉盘那般,而非瀑布状出汤,匀速快速的将茶汤倒出。
除了杯盖开口太小外,还和出汤动作有关。
当盖碗内部的茶汤大部分倒出时,没有及时将盖碗翻转,对准公道杯,将底部剩余的茶汤倒出来。
而是像挤一管快用完的牙膏,将盖碗内部的茶汤,一滴、两滴、几滴,慢慢倒出。
当茶汤沥干时间过程时,岩茶内部的茶香,早就顺着盖碗一端翘起来的开口,大量的飘散出来。
当慢悠悠的将盖碗内部的茶汤沥干后,这泡岩茶冲出来的茶香,早已经发散了不少。
在喝茶品茶时,揭盖闻香,所能剩余的茶香有限,闻起来自然感觉不香。
那天的茶会上,当喝到那几杯水仙时,不禁疑惑:
这是那泡自己亲手带出来的私藏水仙,怎么味道都不对?
当看到这泡岩茶的冲泡过程后,实在是痛心。
辛苦私藏下来的一泡好茶,却遇人不淑,所托非人,实在是误终身。
泡法没选对,一步错,步步错。
水仙本具有的表现兰花香,不知飘散到了何处?
忽而之间,能体会到黛玉妹妹的葬花心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杯好茶的芳香魂,不知该往何处觅!
OK,关于同样的岩茶,不同的人冲泡,香气不同。为什么和同样的岩茶,不同的人冲泡,香气不同。为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