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除了闷,色、香、味、形也是判断白茶好坏的四大指标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除了闷,色、香、味、形也是判断白茶好坏的四大指标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如何检验白茶的品质?
这已经成为每个爱茶人的必修课。当一杯茶到了我们手里,我们要学会判断它的好坏,这样才能不辜负喝茶。
如果一杯茶在你手里,你直接喝,不管它,就会失去很多乐趣。
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判断茶叶好坏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叫评茶。
茶叶的好坏不好评价。想要得到好茶,需要掌握很多知识,比如各种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市场,以及茶叶的评价、检验方法等。
换句话说,要判断我们得到的白茶是好是坏,首先要知道好与坏的界限在哪里。
总说茶没有好坏,就是好喝。
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茶,这是真的。
但是白茶的品质还是有一些硬指标的,这是它的及格线,不能随意动摇。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鉴别,但对于普通饮茶者来说,在购买茶叶时,只能看干茶的形状和颜色,闻干茶的香味,这就增加了判断茶叶好坏的难度。
所以很多爱茶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收到茶叶后对茶叶品质的评判上。
如何判断我们所拥有的白茶的质量?
色、香、味、形仍是判断白茶品质的主要指标。
得到白茶后,我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其品质。
看,对应白茶的外观和颜色。
即可以用肉眼观察白茶的外观、外观颜色、汤色变化。这是我们对茶的第一印象,可以初步判断白茶的好坏。
【白茶外观,露茶品级。】
从白茶的外观来看,可以直接判断白茶的等级。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白茶被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类,这三类茶又被细分。
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的单芽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采摘等特定工艺流程制成。在单芽的标准下,还有特级和一级的划分。
超白银针肥壮、厚实、均匀、洁净、银灰色、有光泽。一等白银针芽长,略细,均匀,洁净,银灰色。
从这些细节可以知道我们手里的白银针是什么档次。
白牡丹是由大白茶或水仙茶品种的一芽一叶二叶,经过萎凋、干燥、采摘等特定工艺流程制成。按其外观特征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
四个等级,自然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
特级白牡丹,心肥背蓬松,均匀干净,灰绿色。一级白牡丹,有一颗清澈的心,强壮,柔软的叶子,均匀,干净,灰绿色和湿润。二级白牡丹还算新鲜,张尚的叶子嫩而均匀,含少量黄绿色薄片,还算灰绿色。
三级白牡丹叶略卷曲,叶片扁平,断叶,凹凸不平,略黄蜡黄,略深灰绿色。
了解这些细节可以准确判断白牡丹的等级。
寿眉是由大白茶、水仙或群茶品种的嫩芽或嫩叶(通常一芽三叶或四叶)经萎凋、干燥、采摘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寿眉按外貌分两个档次。
一流的长寿眉,叶相依然紧实、均匀、洁净、灰绿色。叶相,二等寿眉,略卷曲,有裂纹,均匀,有黄色铁板,少量蜡质,略呈暗灰绿色和红色。
这样我们就知道自己手里的白茶属于什么档次了,也不用花白牡丹的价钱去买长寿眉的茶,莫名其妙的给自己添麻烦了。
打铁要趁热,要熟悉白茶的特性,省去了很多麻烦。
【白茶颜色,透露茶叶采摘季节和年份】
白色是最有趣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采茶的季节和茶的年份。
如今,白茶分春秋两季采摘。
两个季节,光照、温度、降雨量等条件完全不同。在这些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白茶中的色素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
同样的茶树,同样的制作工艺,茶叶的颜色却大相径庭。
春季采摘的白茶,以绿色、深绿色、浅绿色、绿色、黄绿色为主,到处郁郁葱葱。
秋天采摘的白茶,颜色上有一些花,是五色。黄褐色、古铜色、深绿色、黄绿色、棕色、银灰色.颜色是有层次的,很有意思,就像调色板一样,颜色变化很快。
同样,年份对白茶的影响也不止一点点。
新白茶,颜色鲜艳,以绿色为主。即使是色彩斑斓的秋眉,依然保持着绿色多,其他颜色少的特点。
有一定年份的白茶,绿色逐渐褪去,茶色、茶色等深色成为主旋律。
知道了这些变化,白茶的特性自然也就能明白了。
我们可以在不冲泡的情况下,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白茶的基本品质特征。
要感受香味和味道,需要开水的力量。
在众多的评价方法中,有一种是极端的、破坏性的,叫做闷泡。
什么是闷泡?
字面意思是在容器里泡很长时间。
闷泡真的能检验茶叶质量吗?
白茶冲泡,为什么要闷?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好茶不怕腻的理论。
循着这个理论,很多人都想检验一下自己买的茶好不好,于是就疯狂地坐在杯子里,把白茶泡上一两分钟,再喝。据此可以观察茶叶有什么缺点,苦不苦,认为没有苦味的白茶是好茶。
把闷泡两三分钟、三五分钟后不苦不涩的白茶,认定为好茶。
但这个做法,却大大地行不通。
我们来看看实现闷泡的条件:100度沸水,5克茶110毫升的盖碗,闷2-5分钟。
如果用这种方式泡茶,列位看官们知道泡出来的茶汤是什么味道吗?
必定是又苦又涩的。
即使换成六大茶类里无论哪一种茶,闷泡之后,结果都是这样。
除非这茶一点内容物都没有,才会泡的没有一点苦涩味,像白开水一样的口感。
不过用闷泡的方式检验白茶品质好坏,未免太过极端。
矮子里挑高个的,那还是矮的。
且长期喝这种闷泡的茶叶,对健康而言,未必是最好的。
当我们闷泡白茶,闷2分钟,在1.5分钟的时候,整泡茶里面的咖啡碱,基本上全部浸出到茶汤里了,这时候你喝它,等于是把余下七八泡里的咖啡碱,在第一冲里全部喝掉了。
本以为这一杯喝的是茶,其实全部是咖啡碱。
若是犯困,这提神效果可是棒棒哒!
但喝过这一杯之后,可怜的舌头,也苦涩得几乎要用小刷子刷过才能恢复正常。
并且,这种方式喝茶,会让咖啡碱大量留存在身体内,时间长了,容易形成尿酸过高,最后的结果是,患上痛风,或者痛风病加重。
这种稍显极端的冲泡方式,并不大力倡导茶友们使用。
除了闷泡,快出水下也是检验白茶品质优劣的方式之一。
快出水,同样能体现茶叶品质优劣
快出水,指的是往茶叶中注入沸水后,不做停留,快速倾倒茶汤。
完成快出水,同样有条件限定:100沸水,110毫升白瓷盖碗5克白茶,5秒快速倒干净茶汤。
茶与水相遇,在须臾间释放滋味。
内在物质充足的白茶,短暂的接触时间,也可以释放滋味物质,从而形成甘甜、鲜香、淳爽的茶汤。
那些内在物质不足的白茶,落了下风,几秒钟的接触时间,压根就无法释放滋味,无法形成风味,茶汤稍显平淡、清寡、无味。
相同的冲泡手法,内质充足的白茶不但好喝,还显得耐泡。
而内质不足的白茶,香气、滋味平庸,冲泡四五次便是强弩之末,茶汤毫无风味可言。
对比闷泡,快出水更容易获得愉悦感。
闷泡之下,茶多酚、咖啡碱过量释放,喝到嘴里更是觉得苦涩难耐。且这些过量的茶多酚与咖啡碱还会给口腔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味蕾上还会形成一层厚厚的薄膜,使得味蕾再难感受到白茶的风味,恨不得重新将味蕾刷一遍,
还它清爽。
要村姑陈说,我们品鉴一款白茶的品质优劣,不可太极端,毕竟喝茶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破坏味蕾,使其饱受磨难。且快出水下,更有利于我们判断茶汤、茶香风味。
好茶不怕闷,这是一个悖论。
再好的白茶,使用闷泡方式后,也将变得面目可憎,浓烈的苦涩味充斥整个口腔,无法产生半点的愉悦感,妄想在一杯苦涩味横行的茶汤里喝茶清香、甘甜,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若是说闷泡后的白茶才是真正风味,无异于自欺欺人,你看那东施,不也觉得自己貌比西施么。
简单粗暴的闷泡方式,并不是检验白茶好坏的唯一方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真正的好白茶,在快出水之下,依旧茶香清晰、持久,茶汤甘甜、柔和、细腻、汤感立体,回味无穷,这样的茶,方对得起“好”字。
关于除了闷,色、香、味、形也是判断白茶好坏的四大指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