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常见的禅语有哪些典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1 00:43:13

名山名刹出名茶,佛教兴茶;寺庙供茶,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茶在寺庙中供佛、供客,丰富了茶道的表现形式等。

最重要的贡献是将禅宗、佛经、公案融入茶活动中,为中国茶道注入了灵魂。

“无”是历史上禅宗僧人经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馆里常挂的书法珍品。五乘禅出自赵州和尚的《五公案》。

从前,有一个和尚问赵州和尚:门前的狗有佛性吗?问出问题的和尚心里想,佛经上写着:众生皆有佛性,所以狗自然就有佛性,师父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但昭州和尚的回答是否定的。

赵州和尚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不明白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狗是众生之一,当然狗也有佛性。但他为什么坚持不说话呢?

超越存在和虚无的传统概念的虚无是佛教世界观的反映。

说起吴,就不能不提到五祖讲经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即将传承之前,召集了所有弟子,让他们写下自己对佛教的理解。谁写得最好,谁就会继承这个衣钵。

神秀是弘忍的大弟子,是一位博学的僧人。他写道: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经常擦拭以避免灰尘。

弘忍认为这偈很美,但他还没有明白佛教的真义。当时,寺里烧水的小和尚惠能也写了偈偈:菩提本无树,明镜非台。那里什么都没有,哪里来的灰尘呢?

弘忍相信惠能已经明白了。于是当晚,他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钵传给了慧能,也就是后来的禅宗六祖。

因为慧能明白一切性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道理。只有明白了世间无有,才能进一步认识到一切事物都隐藏在无中,如花、月、塔。

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领悟“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依依”的真实境界。虚无是茶道艺术创作的源泉。

横眠竖坐

词典《五灯会元》 第11 卷。

云从禅师跟随四法禅师入寿山。成道后,住香州古印山弘法。

有一天,一位和尚问他:什么是道?云从禅师答道:车行马踏的是道。

和尚来了,又问:什么是挡道的人?禅师答道:倒睡正坐的人,都是碍道的人。

这个典故与千利休的烧水点茶的茶道是同一境界。横睡、直坐是人类固有的习惯。求道就是放下命运,摆脱自我执着和法律执着,达到人性的彻底解放,获得彻底的自由,横卧坐立不受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人性解放的人就是道中之人。

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馆视为心灵修养和启蒙的场所。至于这本禅词典的来历,是来自《维摩经.菩萨品第四》。

据佛经记载,有一天,光严少年决定离开喧闹的城市,寻找一处清静适合修行的地方。当他准备出城时,恰巧遇到维摩诘居士。

光彦童子问他:你是哪里人?

我来自静修所。

道场在哪里?

正直的心就是道场。

光严童子听维摩诘居士说“直心即是道场”后,大悟。既然直心就是道场,那我们又何必离开这座喧闹的城市,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来修行呢?

“正心”就是清净寂静的心,应该抛弃一切烦恼,消除一切妄想,拥有一颗清净清净的心。有了“正心”,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修心。没有一颗“正心”,即使是在山中最幽静的古刹,也无法取得积极的成果。

维摩诘,又称维摩诘,是与佛陀同时代的著名居士。他妻妾众多,财富无数。一方面,他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嬉戏于世间,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他成为救度菩萨,在佛教界被比喻为从火中长出的莲花。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就是理想世界。求、悟、悟才能在现实中进行,解脱也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实现。 “心正者道场”是茶人最喜爱的座右铭。

平常心是道

这句禅语出自《五灯会元》第四卷。赵州从真禅师在修行之初,曾向师父全朴源问道:

涛怎么样了?

平常心才是正道。

“平常心就是道”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言。

平常心是指完全忘记按照世俗惯例做事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保持不造作、不浮躁、不卑不亢的安静心态。不贪也不嗔。心。

这个公案的意义非常丰富。茶道和禅宗一样,强调随性、闲适、无为、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崇尚平常心。

日常生活处处有禅,一切皆是道。我们提倡平常心为道,这也体现了禅宗和茶道对解放人性的追求,以及面对声色世界、用心拥抱自然的现实态度。

月印千江水

字典《五灯会元》 第十四卷。它反映了觉悟和成佛的道路。

有僧问印禅师:成佛之道是什么?禅师答道:人聪明的神奇标志是秋水映月。

和尚又问:“三个家庭同时来请我,我不知道该去谁家呢?”道印禅师答道:“明月映千江水,处处有和尚。”

禅宗的精神与茶道的哲学是一样的。就如明月映万江水,照亮世间。谁悟了,就能见性成佛。

《云门广录》卷中引用了

日日是好日

,并且还包括《碧岩录》。

大意是,有一次妙宗禅师在上课时说道:云门闻言曾对弟子们说:“十五号之前我不想问,但是十五号之后会发生什么?请告诉各位。”他们。” ” 还没等大家回答,他就说道:“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妙宗禅师认为,云门闻言已将佛法与世间法都阐释得淋漓尽致。

不如抛却去寻春

编码为《柳亭诗语》。

宋代代理学者朱熹有诗云:川原红绿一时新,晚雨朝霞更宜人。你埋头在书本里多久了?还不如放弃,去寻找春天。

陆象山听后高兴地说:袁慧(朱熹饰演的袁慧)终于觉醒了!

禅宗认为,追求禅,不应该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埋头在古书里,而应该走向自然。

中国茶道特别提倡亲近自然、观察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佛教智慧的体现。翠竹皆真;暗黄花无非是般若。

用户评论

仅有的余温

看完这篇文章后,突然很想再去一次茶室啊!好多禅语都以前只听过,没想过它背后还有那么多故事。学习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我以前特别不喜欢禅语这种感觉太深奥的语言,但是在这篇文章里,发现这些词的典故和历史竟然跟生活息息相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花世界总是那么虚伪﹌

这篇文章讲得真好,让我对那些茶室里的常见禅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后去喝茶的时候,也能在品茶间多感受下智慧的味道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我经常去茶馆喝茶,但其实没怎么关注这些禅语。看完这篇帖子才知道原来每个禅语背后都有那么多的故事,真是太有意思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挺喜欢这篇文章的文风,娓娓道来,像是在跟朋友闲聊一样,让人很容易理解那些看似深奥的禅语。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文章写得很好,很有启迪性。这些禅语虽然简单,但在生活中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静心修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感觉有些禅语是过于抽象了,难以理解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希望以后的文章能更多地从生活的角度来解释禅语的含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妄

为什么这么多禅语都和茶有关呢?难道只有在喝茶的时候才能體會到这些哲学道理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我倒是觉得这篇文章有些老套,那些禅语都是很常见的,没讲什么新东西。希望以后可以写一些更深奥的禅宗故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对生活中的哲理思考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啊!这些禅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最终要自己去体会才是最重要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我个人觉得文章写的不错,把这些禅语背后的典故讲得清清楚楚,让我对茶室文化的了解更深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凉凉”凉但是人心

很多时候我都是冲着喝茶去的,不太关注那些禅语。看了这篇文章,发现其实茶和禅语都有许多历史渊源,下次去茶馆就多留意看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聽風

文章写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希望以后也写一些关于不同茶的介绍及品饮方法,可以更全面了解茶文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我喜欢那些带有哲学意味的禅语,感觉充满了智慧,能够让我在思考生活的同时放松身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权诈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入。这些典故也印证了禅宗思想的博大精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