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五年(1502年)《徽州府志土产》年记载,“近年名茶者,为阙舌、莲心、金芽,其次为下白、邹林、罗公,其次为开园、柔枝、大果,名不一。”
此形从“雀舌”知,色从“金芽”知,与“形似雀舌,黄如象牙”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黄山的源头和黄山第一高峰夏紫峰相距500英里。
《中国茶经》年,据《歙县志》年记载:“旧志中记载,嘉庆年间(1567-1572年),高僧慷慨居休罗松山,法炼煎之。该县和城市学会了它的方法,因为它被称为罗松,…”
虽然有些歙县茶是“根据这个轶事”,但它们也被称为罗松茶,因为它们是模仿罗松制作的。例如,歙县的夏紫山茶花当时也被称为“上品”,也称为凤梨茶。歙县北苑茶,毗邻罗松,又叫北苑罗松,故名。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出曹玲,江南地暖,只宜茶。‘若、吴虎丘、钱塘龙井,芬芳馥郁,能飞狂顽,则郭辞赋中称黄山……’因此,
黄山产茶历史悠久。
《黄山志》说:‘茶养在莲花寺旁的夹缝里,清香冷冽,袭人上颚,故称黄山云雾茶’。据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
据《徽州商会资料》介绍,黄山毛峰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左右),一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子敬和饰)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办了‘谢裕泰’茶铺。
清明节前后,他亲自率人到黄山的崇川、汤口等著名高山园林,挑选采集肥料和嫩芽叶。经过精心的炒制和烘焙,他创造出了具有良好风味的优质茶叶。因茶身披白毛,芽尖似峰,故名‘毛峰’,后名‘黄山毛峰’。
1875年,他试图创建黄山毛峰,并开始进入上海。英国货很有名,马上在上海出名了。后来在“谢裕达茶”上出口了一批洋村和少量黄山毛峰,享有“名扬欧洲四五年”的美誉。黄山毛峰运到关东(东北营口)时,
在冯庄名为“谢裕达茶店”,深受消费者欢迎,后销往华北,名扬天下。
用户评论
我小时候家乡就种着这种茶树,那时候大家都爱喝毛峰!没想到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太神奇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只知道毛峰的种类很多,比如红毛峰、绿毛峰之类,没想到还有黄山毛峰这个说法。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两种茶的区别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段文章,我对黄山毛峰充满了好奇,想尝尝它的味道,感觉肯定很香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历史文笔真不错,而且图也很精美,让我更加了解这茶的文化底蕴。下次有机会去黄山旅游的时候必须品尝一下黄山毛峰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喝黄山毛峰,不知道它的历史那么悠久啊。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说法我没听过,我还以为黄山毛峰就是单纯的产自黄山的毛峰呢!看来茶叶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不少故事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虽然详细,但缺少图片说明,看起来有点枯燥乏味。建议可以加入一些更吸引眼球的图片元素,比如茶树、茶农等,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确实很有趣,可惜这篇文章只提到了黄山毛峰的历史由来,并没有介绍它的种植方法、制作工艺或者品鉴技巧之类的信息,让我有点失望。如果能够更加详细地介绍这些方面就好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很喜欢喝茶,但我对茶的文化了解不多。这篇介绍历史的文章很有帮助,让我对黄山毛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挺长,我花了蛮长时间才读完。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收获,尤其是那些我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关于黄山毛峰的历史趣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黄山毛峰一直抱持着一种好奇,没想到它背后的历史竟然如此悠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下原产的黄山毛峰茶!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篇文章写的有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形象的描述。如果能加入一些故事情节或者幽默元素,或许会更加吸引读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特色!虽然我只简单浏览了一下文章内容,但我对黄山毛峰的历史由来感到非常好奇,下次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介绍的还挺详细,让我更了解了黄山毛峰的发展历程。希望以后能够更多地关注这类茶文化方面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茶叶背后的历史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有点单调,缺乏趣味性。如果可以加入一些图片和视频,或许会更加吸引读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黄山毛峰的历史果然丰富多彩!虽然文章有些枯燥,但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品尝一下它,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喝的只是普通的毛峰茶,没想到还有专门叫黄山毛峰的呢!感觉这名字很像某种特殊的茶种类的名称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