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
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当地老农反映,原产地在大湖。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1922年政和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
制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制成的毛茶分别称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和水仙白(茶)。
用于制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茶芽较瘦,不采制白牡丹。
白牡丹的制造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
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佳。采下芽叶均匀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以不重叠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并为一筛,至八成半干时再两筛并为一筛,萎凋至九成五干时下筛,置烘笼中以90 --100℃温度焙干,即为毛茶。
精制工艺比较简单,用手工拣出梗、片、蜡叶、红张、暗张后低温焙干,趁热拼和装箱。烘焙火候要适当,过高香味欠鲜爽,不足则香味平淡。
白牡丹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白牡丹为福建特产,1922年政和开始制造白牡丹远销越南,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
用户评论
哇,这篇介绍白牡丹茶真是太详细了!我一直很喜欢喝这种茶,不知道它还有这么多的种类的产区和口感区别啊,现在我更想尝试更多种的白牡丹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文章写的很有知识性,特别是对白牡丹的制作工艺讲解得很到位,原来是这样呀!以前只是觉得喝得好香,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介绍非常客观,没有过度吹捧白牡丹茶,而是从多个方面分析它的特点和优势,很能让人了解到这款茶。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对白牡丹的认识更深了!原来白毫、嫩芽、采摘时间都会影响口感啊!以后去选购的时候得多注意细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白牡丹茶就是白牡丹茶,哪里有什么区别?看来作者说得对,不同的产地确实会有不同的风味。有机会真的想去了解一下各个产区的特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平时喜欢喝绿茶,但这次还是想尝试下白牡丹茶,特别是看到说它适合春夏饮用,清爽解暑的口感很吸引人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里写的太多了,有些细节描述我根本看不懂!而且很多名词都比较专业,感觉不太亲切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白牡丹的功效介绍我看得很认真,特别是它能促进消化、美皮肤这些点都很吸引我!以后应该多喝点白牡丹茶养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提到的很多产区都没听过,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真正货色的白牡丹茶呢?分享一下推荐的商家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像广告文,过于夸大了一些白牡丹茶的作用和功效,应该更客观一点介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介绍让我对白牡丹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这个茶还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啊!以后可以试试点别的品种的茶叶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很多细节都很细致,很有研究的成果感觉很专业,我之前喝的白牡丹茶也许并没有品尝到真正的味道,太可惜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里面关于白牡丹的功效没有给出足够的科学依据,有些部分过于感性的描写。建议作者可以加入一些专业机构的权威研究报告进行支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详细,我本来就是想了解白牡丹茶的详情,现在看着这个介绍我感觉自己就好像变成茶叶专家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这种文章有点审美疲劳,内容过于堆砌和繁复,不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更吸引读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牡丹是比较难泡的茶吧?这篇介绍里提到的冲煮方法可以尝试一下,希望我的茶也能泡出好味道。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一直觉得喝白牡丹茶挺贵,看来是需要多了解一下了!文章说不同的产区价格不同,而且品质差异也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