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
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
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
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用户评论
每次去湖南老家必买点安化黑茶回来,味道醇香浓郁,感觉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这次看到这篇文章,更想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和制作过程了,原来这么复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喝安化黑茶的回甘,很有层次感,这篇介绍讲得非常清楚,尤其对各个加工步骤的细节描写很细致,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阶段的变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说安化黑茶的价格可不便宜啊,特别是越老的,感觉买的人越来越多了。文章解释了它的价值在哪里,确实和那些百年传统、制作工艺有关,这下我懂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句实话,我是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比较枯燥,虽然内容很准确,但缺乏一些趣味性,读起来有点像教科书一样。为了吸引更多人阅读,建议可以加入一些实例或者故事讲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都知道安化黑茶是湖南的特产,没想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么丰富啊!这篇文章让我了解到很多新的知识点,原来还有那么多讲究啊,下次去湖南一定要品尝一下正宗的安化黑茶。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讲得太生了,感觉缺少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的辅助说明,这样会更直观易懂,尤其对那些不熟悉黑茶制作工艺的人来说更加有帮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是喜欢喝清爽的绿茶,对于这类醇厚的黑茶味道有点接受不了。不过这篇文章介绍了它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背景,我突然有了些许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化黑茶在我看来就是苦味的代名词,怎么也没有什么让人喜欢的口感啊!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或许是我没有喝到真正的好货,也许需要尝试一下不同的种类和品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原来传统手工制作的黑茶拥有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难怪价格会较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珍惜这种传承世代的文化精神。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太懂这些工艺细节,但是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到编者对安化黑茶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份真诚让人很温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品读历史、感受文化的一种方式,这篇文章让我对安化黑茶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在网上购买安化黑茶,但从来没想过它背后的故事和制作方法,这篇文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启发,下次再去买的时候也要问问店家是那种工艺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说得一点都没错,真正的好的安化黑茶确实需要经历漫长的时光陈酿才能达到最佳的味道。 这可不是一般的产品可以比拟的啊,这种耐心和用心让我们更加敬畏它的价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喝茶是一种放松心情的行为,没想到这篇文章让我对安化黑茶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它背后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历史,真让人感慨万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欣赏作者能够用这么专业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来介绍安化黑茶, 让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它的基本原理,也能感受到背后的文化传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安化黑茶的发展历程真是漫长而艰辛,从历史到工艺再到品味,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积淀,这让我对安化黑茶更加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