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的人生滋味评何正权长篇小说《茶道》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23 09:02:05

□梁深义

  一

  何正权多年来担任《大河报》首席记者,新闻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大河报》原总编辑、河南省文联原主席、现名誉主席马国强先生称赞说“正权同志是一位优秀的记者”。这无疑是对何正权在职业上的客观公正评价。而我作为何正权的文友,深知他还有着另一个追求,这就是文学。2024年,何正权呕心打造的长篇小说《茶道》,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得到了文坛知名人士王立群、周百义、李佩甫、何弘等名家的联袂推荐。

  打开《茶道》,一股亲切感袭面而来。小说里无处不在的信阳元素,使我感觉到:何正权对自己的家乡信阳,该有多么的挚爱,多么的情深意绵绵,这是大别山之子才有的感情啊!

图为《茶道》新书发布会现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说“禅茶一味”。什么意思呢,以我的理解就是禅和茶在自然和生命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种宗教般的至高境界。何正权出生在信阳市罗山的千年古刹灵山寺附近一个村庄。历代佛教不少信众说灵山灵气浓郁,很灵。我猜测,他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在灵山灵气和茶香的伴随中长大的。而他,无论自觉与不自觉,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宗教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我个人认为,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而言,何正权的《茶道》里有着浓郁的宗教哲学思考元素,因此就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二

  引子一节,文学性描写无疑是最好的一节。

  朝观音注视的竹喧,天真无邪,说妈妈,你像观音菩萨一样好看,竹喧又言,妈妈,长大后我能不能娶观音啊!

  妈妈一把捂住竹喧的嘴。(引子,002页)

  童言无忌,又是多么真挚而纯洁的爱,却又没有任何杂私邪念。

  而接下来,成年人的表现,就是世俗世界的另一面了。竹喧的父亲和小柳阿姨,在竹喧母亲的拜佛诵经房里媾和,把佛像给撞落地下,遭到母亲诅咒。

  在佛像被撞后,竹喧反应是如何呢?作家写道:

  竹喧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点燃长明灯……曾经支离破碎的玉片,在喝了血之后,十分亲密地和同伴们抢在一起,黏合得水乳交融。(引子,005页)

  这段文字,不仅令人感动,还让人感受到了新奇和美的享受。换句话讲,是读者享受了文学语言之美,且留有较大的空间,让读者浮想联翩。

  让我们顺着竹喧这个角色的话题,继续谈下去。

  唾沫和血,由舌头使用它们,把破碎部分的玉片儿,重新黏合在观音佛像上,使之恢复完美无缺。在这里,血不仅与生命有关,与爱有关,还与小说中的人物竹喧的执念有关。这是何正权文学创作想象力的展示。《茶道》中的这一生动情节,美好的一幕,令人难忘。

图为《茶道》新书发布会现场

  我叹服的是,何正权不愧是干了三十多年宣传工作的老记者,瞧,他描写竹喧,居然在小说中像搞新闻通讯那样,直直白白的插言表述信阳是多么的牛气、独特。如,每一寸热土,美,有个性,有特点,用信阳人自己的方言土语说,咸咸的,有点风骚胳脂味儿(方言,指有特色)。再如,文化也好,气候也好,人们的长相也好,信阳以北就是中原,是北方,俗称侉;信阳以南是荆楚,人称作南方,曰蛮。南方北方各自的差别很大,而信阳就是他们的混血儿。(第5节,030页)

  以上文字,可见何正权对茶乡信阳那份爱有多么深,他利用一切机会,见缝插针来宣传信阳。其实,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夸自己的家乡有特点,多好,并非鲜见。如莫言先生在中篇小说《红高粱》中,夸耀他老家高密东北乡的高粱地以及红高粱,不惜泼墨。而何正权宣传信阳老家的笔法,是另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

  话题还回到竹喧。

  竹喧靠舌头和唾液修复玉观音使之重放光华,不能不说是奇人奇事。可贵的是,何正权并没有停留在仅仅描写竹喧修复文物上,而是延展到了人情人性上。

  以往,我和创作小说的朋友探讨小说有关问题时讲过一个观点,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表达人情和人性是不能或缺或少的,进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表现人情和人性是小说的重要特质。我们来看看何正权是如何表述竹喧的心灵独白:

  我的舌头,是我认识世界的工具……

  我最爱尝试的,当然是舌——最好是青春纯洁女子的舌……女孩子鲜活灵动的舌头,跟玉石和陶瓷的味道,别如天壤。(第5节,032页)

  一只舌头,被作家如此挖掘,把主人公的心理,人生之初的爱情体验,无私地展示给了读者,既人性,又不离谱。一位茶乡人,有着特殊功能的竹喧,自己的职业还是与文物联系了起来。

  三

  信阳的美,美在青山绿水,更是美在有享誉八方的信阳毛尖。《茶道》一书倾情茶乡,对茶农茶山采茶女和茶故事,有着广泛和深刻的描写。信阳籍作家写茶和茶人茶事的散文随笔诗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像何正权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大篇幅地描写茶故事,很鲜见,是创纪录的。何正权多少年以来,没少在茶乡各个茶山头采访,以往多是以新闻报道,纪实通讯形式的文字发表在各级报刊上。很明显,他十分熟悉茶乡的人和事,活灵活现的场景,仿佛就存放在他的脑海和笔尖上,随时落笔于小说和其他体裁的文本中。

  《茶道》中的第7节斗茶,从信阳书院院长钟山的视角,艺术性地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信阳茶乡的发展历程。

  在何正权笔下,信阳女子美,茶山上的采茶女,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都美。

  钟山作为男子,面对在漫山茶园采茶的茶妹子,免不了心旌摇荡。何正权叙述道,让钟山意乱神迷的是茶垄里的脸蛋,腰肢、笑靥、欢声笑语。他不敢直视采茶的姑娘时,就装着仿佛不经意地偷偷一瞥,一眼看出她们神奇的魅力。

  这是钟山内心里的秘境。(第7节,043页)

  茶农产茶,要有销售环节,这样茶叶才能到消费者手中。在斗茶这一节,何正权还描写了钟山院长由茶消费者到经销茶叶的一段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干年后,我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当他们阅读《茶道》一书,对于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信阳茶乡的变化,茶产业状况,极具参考价值。

  四

  苏桐这个人物,不可不提。这位大师,历经民国和新中国,是一部信阳风云变迁历史的见证者。从书中描写我们看出,苏桐是一位有教养,有思考,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长者。同时,他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令人唏嘘的爱情往事。小说中,他是一个和竹喧、钟山对照、映衬的重要角色。其独特的情感纠葛与近乎自虐的个性,令人难忘。

  作家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浓墨重彩。特别是写他九华山爱情奇遇,突如其来的山雨之中出现的奇遇,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在其中,令人忘我:

  年轻英俊的苏桐,在大雨和山洪袭来时,跌跌撞撞闯入一个山洞,洞中燃烧的那堆火旁,那个全裸着身子取暖和烘烤衣服的青年女子,照得灿烂而透明……(第14节,097页)

  在文学作品中,写爱情故事是屡见不鲜的,要写得出彩,有个性,实属不易。作家无论是男是女,不仅对爱情有着自己的体验,更重要和更多的是观察社会上的各种人,他们的出身,家庭,个人性格,生活经历;特别是作家应留意听取他们的爱情故事,这样,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才能写下既符合生活逻辑,又让读者心动的一幕幕爱情。

  《茶道》这部长篇小说,内容丰富,涉及茶乡信阳的历史和现实,当地文化、经济、政治领域,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郁,是一部很独特的大书。

  (梁深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信阳市作家协会顾问,浉河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链接」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