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老南京的五大乐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6 18:52:08

雨花台二泉茶社旧影。

民国玄武湖赏樱桃。

旧时,春蔬摊贩市场。

民国年间,南京人逛庙会情形。

清乾隆江南行宫彩绘图之牛首山。

一乐:“春牛首”

南京人春天到牛首山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其双峰对峙,宛如牛角,故名牛首。

自六朝时期起,牛首山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叫辟支的高僧,曾在牛首山西峰的一个山洞里修行,这个山洞后称“辟支洞”。梁朝时期,在这里建有佛窟寺。到了唐朝,佛窟寺中收藏有大量的佛教典籍。法融禅师在幽栖寺开宗立教,创立佛教牛头宗。唐代宗时,命人在佛窟寺旧址上建七级宝塔,这就是弘觉寺塔的前身。明朝的牛首山,为佛教圣地。清代,牛首山仍然有弘觉寺、幽栖寺、弘觉寺塔、辟支佛塔、献花岩、兜率岩、舍身岩、文殊洞、辟支洞等佛教圣迹。

“春牛首”演变成南京的岁时民俗,当由明代开始。明人盛时泰《牛首山志》写道:“缙绅先生凡宦游南都者,每于政暇,有丰芑之思焉。故于牛山,尤欲得一陟其址。”达官贵人竞相以一登牛首为乐事,时人甚至认为不到牛首山就不算在南京做过官。据《牛首山志》“牛山每春杪秋初,及浴佛腊日,则都城缁素,担杭荷秫米者,动以百十。各投所经,爰以栖止”。“由冬入春,则元日以后,便多游客。自试灯至清明,无一日无抵牛山者。”可见春游牛首已经成为明代南京人的一项重要活动。

登临牛首山不再是单纯的礼佛,更多的是欣赏自然风光。官僚士大夫在春天游览牛首山时,情之所至,常常吟诗唱和。清朝嘉庆年间,南京名士汤贻汾游牛首山,留下了《偕小狂游牛首》诗,他在给该诗所作注释中写道:“白下名山,以牛首栖霞为最,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清末文人徐藻绘制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与牛首山相关的景点仍有3处:第十二景“牛首烟岚”、第三十五景“祖堂振锡”、第四十五景“献花清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l935年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牛首山“春时桃李盛开,红白迷望,风雨晴霁,无不堪游。‘春牛首,秋栖霞’之说不诬也。”

二乐:逛庙会

民国以前,南京城郊春季庙会几乎一天不歇。东郊有蒋王庙庙会、麒麟门庙会、仙鹤门庙会;南郊有花神庙庙会、铁心桥庙会;河西有上新河庙会、双闸庙会;城北有天妃宫庙会、迈皋桥庙会;江北有泰山庙会等等。据《南京民俗志》,旧时农历四月前后(阳历约五一劳动节期间),南京城几处东岳会(庙会)热闹非凡。

东岳会,纪念东岳大帝圣诞。东岳大帝,道教神名。中国古代流行五行学,而有五岳之说。其中,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人认为,泰山是“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对其极为崇拜敬畏。帝王登基,必先到泰山封禅告天。传说泰山神名叫圆常龙,常服青袍,戴苍碧冠,佩东阳印,统领百神,乘驭青龙(按五行说,东方为木,色青,主生),主生死及人生贵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形象威猛,权势显赫,道教和民间习称为“东岳大帝”。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圣诞。明清之时,城北神策门外、城南通济门外双桥门之东岳庙,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初二,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以禳灾祈福。到时王公贵族都要到庙里上供,举行祭祀仪式,伴以杂耍、玩具、秋千亭阁、饮食、物资交流,一应俱全。而城北东岳会,也于阴历三四月间举行。每一次会,各有名称,如:“天宝”“天福”之类,领其事者称会首。凡会所在乡里人,鲜花丽服,随会往来,俗称“会衬”。

南京解放后,祭祀活动停止,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也有放电影、演唱等文艺活动。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东岳庙早已不复存在,东岳会成了老辈南京人的记忆。

三乐:品时鲜

民国时期,按照时令节气,暮春时节南京有春笋、苋菜、白芹、雷菌、莴笋、茭儿菜、新蚕豆、豌豆荚等时鲜上市。

据张通之《白门食谱》,三牌楼竹园春笋,肥而嫩,可与猪肉白拌而食,且无渣滓。王府园苋菜,与虾米炒熟食之,口味绝佳。南京人有客居外地的,初夏就会想念此食。西城外(今凤凰西街一带)白芹茎白而嫩,食之有芹香,而不似青芹之香过烈。以烧鸭或肉丝炒食为佳,素食亦美。四山雷菌是一种流传于南京周围乡间的野生植物,呈蘑菇形,色灰白,入口极嫩,味鲜异常。每年春季第一次打雷之后,就有雷菌上市,乡人多采拾以售与素菜馆。一般雷菌多与嫩蚕豆同炒,食后很难忘怀。

阴历四月,莴笋上市。莴笋菜茎,质韧而柔,色如翡翠,把它切成细丝,稍加腌渍后,拌以麻油酱油,嫩绿青葱,爽脆可口,是立夏前后的凉拌佳品。用莴笋做菜,可以切成细丁,也可剖为薄片,荤素咸宜。到了蚕豆结苞的时候,莴笋大量上市,价格便宜,南京酱园店多于此时成批收购,加工腌成漂莴笋,一两日内便可上市,老南京最喜用它当下饭小菜。也有人家选择一些细长的莴笋叶,削净,腌透,用线穿起来曝晒,以略现盐霜为宜,再用晒干的玫瑰花紧贴菜头,卷成圆饼形,名为莴笋圆。莴笋味鲜,玫瑰花醇,色香味俱全,为夏天佐粥的无上妙品。

四乐:赏樱桃

老南京旧时有“立夏尝三鲜”风俗,“三鲜”中第一鲜就是樱桃(另有青梅、鲥鱼),因樱桃在当年果品中成熟最早,故有“鲜果第一枝”之誉。清末民国,每当立夏时节,时人相约玄武湖畔,租一只游船,雇一位船娘,提一篮樱桃,一边尝鲜果,一边赏美景,此等游湖赏樱的雅趣盛极一时。

五乐:试新茶

南京饮茶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据记载,“以茶代酒”这一国人饭桌上的口头禅,就源于南朝建康的士族豪门。古时,南京四郊之山均生野茶。清《江南通志》就说:“上元东乡摄山(今栖霞山)茶、城内清凉山茶皆香甘,散生于山顶,寺僧采之、以供贵宾。”陈作霖在《金陵物产风土志》中也说:“牛首、栖霞二山皆产茶。生于山顶以云雾名,寺僧采之以供贵客,非尽人所能得。”“茶圣”陆羽就曾经来到栖霞山考察野生茶,后来他在《茶经》中列举茶的产地,其中就有金陵。今天栖霞山试茶亭,乃宋代僧人在他采茶、试茶的地方造笠亭,并摩崖刻石,以志纪念。

明清之际,南京广植的茶树,使得饮茶蔚然成风。当时,人们尤以用泉水或雨水烹茶为时尚。以南京为背景的名著《红楼梦》《儒林外史》均有多处描写。“为忆金陵好,家家雨水茶”,文人雅士还会相约至名胜之地品尝雨水所烹之茶,并吟诗作画。其时,钟山云雾茶最被文人们青睐。今天南京有名的雨花茶,可谓是钟山云雾茶的今生。

泡好茶须好水,雨花台永宁寺边有两眼清泉,泉水甘洌,煮沸泡茶,色味俱佳。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到此品饮,称其为“江南第二泉”。清代,每逢江南贡院会试举人,派专人每天装运第二泉泉水到考场,供监考官泡茶饮用。清末有人在泉边开二泉茶社,便将此联移作茶社门联。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