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因水而生,水因壶而生;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茶具原本只是盛茶的容器,其品质并不影响茶叶本身的品质,但当饮茶进入人们的精神领域后,与饮茶相关的各种事物也渗透到了人们的审美之中,其中,茶具在饮茶过程中作为实用的容器出现,但同时也脱离了实用的功能,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茶具蕴含文人精神,吸取香茶精髓,将茶道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宋代诗人曾赞叹:“建安茶甲天下,建安北苑茶一绝”。
由此可见北园茶在宋代的地位。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在诗文中对北苑建茶赞不绝口,那么在他眼中,什么样的茶具才适合建茶呢?
螺钿珍珠宝盒,琉璃罐中盛满香蕾,兔毛茶盏煮云液,可使美人醉。——宋徽宗《宫廷诗》
杯色泽珍贵,深蓝,以玉纹清晰者为佳。——宋徽宗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蔡襄、欧阳修、苏东坡等名人,乃至宋徽宗这样的权贵,不仅使用、收藏建盏,还将对建盏的赞赏写进作品,视其为最好的茶盏。
宋代系统论述茶具的著作有三部,分别为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和慎庵的《茶具图赞》。
图片来源:建战军
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以黑杯为佳。建安所产茶色泽深青,花纹如兔毛,泥土稍厚,久焙不易凉,尤为重。别处所产茶,或薄,或色紫,皆不及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茶汤白净,宜用黑釉茶杯。建安(即建州,辖地包括今闽北的建阳、建瓯等县)所制茶杯色泽深黑,花纹似兔毛,杯身稍厚,经烫后能久存温润,不易冷却,非常适合泡茶、赛茶。其他地方所制黑釉茶杯要么较薄,要么釉色不够深,不如建茶杯。
蔡襄是朝廷高官,也是第一位在茶书中将建安所制茶盏(即建杯)誉为最佳茶具的茶学权威。《茶录》中对建杯的评价也成为现代人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依据。
图片来源:建战军
“茶盏以深青色为宜,有玉毛者为佳,能衬托出茶色。”——宋徽宗《大观茶论》
其意义显而易见,宋徽宗以帝王之气认可建盏,后世对其大加赞赏。“玉发纹”之说也对建盏的发纹做出了第一个美学要求。作为皇帝的审美理念,“玉发纹”也成为一千年后工匠们追求的目标。
陶宝文(陶宝文:茶杯),名曲岳,字子厚,号土原尚可。——申庵老人《茶具图赞》
姓“陶”,表示其为陶瓷制品,“陶宝纹”的“纹”与“文”同音,表示此器通体带纹。名“曲越”,表示并非“越窑”所产;字“子厚”,表示器壁厚薄;名“土元尚克”,则是指“建窑”所制兔毛茶杯。
赞誉:“他从江岸出来,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贫穷的磨难。他有经纬之象,刚柔相济之理,舒展中透着光亮。他为人谦恭,待事有度。他不装腔作势,在密阁中居高位,不应为此而感到惭愧。”
“出江岸而无粗犷”这句话,是在赞扬它虽然看上去古朴,但一点也不粗犷,而是在拙劣中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美和秀丽。
据日本室町幕府时期的美术专着《御书记》记载,曜变是世间罕见之物,价值绢一万匹;油滴是次贵重之物,价值绢五千匹;兔毛杯则价值绢三千匹。
天目茶碗:早在宋代,到中国浙江天目山学习的日本禅僧,就把当时的黑釉茶碗(包括建阳窑的建茶碗)带回当作珍品,并把这种黑釉茶碗称为天目茶碗。
日本各县博物馆、美术馆均有相当数量的天目藏品,并列为国宝。仅东京清嘉堂文库藏建窑“阳望天目”茶碗(南宋)、大阪腾达美术馆藏建窑“阳望天目”茶碗(南宋)、京都大德寺龙光院、镰仓大佛次郎藏阳望天目等,都是建窑黑釉的稀有精品,为世人所珍视。
水为茶之母,其性无味;器为茶之父,其功用为“载物”。
建盏自诞生以来,数千年来经历了数次重大变迁,有宋代独树一帜的建西官柚木,也有宋朝灭亡后数百年来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柚木。
如今,建盏终于迎来了复兴,建盏之所以能重回巅峰,不仅因为它曾是宋代顶级茶具,更是因为它与现代文明密不可分。
这是一座文化名城、风景名城,拥有多张全国乃至世界级的黄金名片。本文仅介绍武夷山的茶叶、茶杯、风景、文化、历史,是编者阅读多本书籍和网络资料后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你想了解的武夷山、岩茶等知识,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