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奶茶发展30年,这条赛道上更换了一批又一批的选手。 “悄然追赶”或“悄然退市”的情况时常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奶茶的发展历史。
制图小杜
20世纪90年代,奶茶1.0时代
1987年,台湾“春水堂”发明了珍珠奶茶,并于1990年登陆香港。现在流行全国的奶茶起源于台湾以外(珍珠奶茶)和香港(丝袜奶茶) 。
随着上世纪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第一批台商在20世纪90年代将其带到了大陆,并迅速在民间流行起来。他们开始占领街道、校门、公园等地,开设流动摊位或56平方米。一间狭小的店铺的模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奶茶车
由于品种新、成本低、起步快,奶茶很快占领了市场。这是奶茶1.0时代。软质的欧式包子当时并不流行。 “一口奶茶,一口炸物”是那个时代的标准,烤香肠、鸡腿、炸鸡柳也随之登场。
20世纪90年代,奶茶以“推车”的形式在街头延伸,小店也遍布大街小巷,但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面对这个“bug”,1997年创立的“快客利”迅速在内地蔓延,开设直营店,招募加盟商。
随后,“五十岚”、“避风塘”也来势凶猛,但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赛道上的选手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不过,奶茶仍然是主流,但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开发更新颖的产品。随着椰子果和果酱的应用,各种果茶和花草茶也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
快克力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2、千禧年后从规模化到快速发展
世纪之交的前五六年,内地奶茶店数量爆发式增长,品牌加速抢地盘。台湾的CoCo、大陆的达卡西、杰克、地铁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品牌扩张上不难看出,大部分内地品牌选择进驻广州和上海,这与城市层次和饮茶文化不无关系。截至目前,茶叶市场的几个主导品牌仍来自台湾、广东等地区。
2004年,第一家吉客店在上海昌里路开业,珍珠奶茶开始流行于街头。作为避风塘的加盟品牌,吉客将自己定位为避风塘的奶茶外卖窗口。背靠大树,很快就抢占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首创了一种销售方式,即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成分(当时主要是珍珠和椰子)。这一举措比“隐藏菜单”提前了足足7年,也一举摆脱了“商家-顾客”的单向模式,商家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消费者。
当时,华东地区有“街头旅行者”,华南地区有“地铁”。地铁还专门做外卖。以“质优价廉”着称。一杯奶茶售价1.5元至2元,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街头客
地铁
捷客地铁铁奶茶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新品牌层出不穷,当时的奶茶市场也被两方瓜分。一是有组织的、规模化的业主阶级,二是分散的、无序的小商贩阶层。奶茶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性能特点的摇匀奶茶,另一种是用糖、果香精等相对简单的原料配制的奶茶。在此期间,奶茶经历了高潮和低谷。
2005年到2008年,“不含牛奶、奶精、塑料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诸多负面新闻频频出现,恰逢2000年金融危机爆发,第一波品牌开店潮在奶茶行业淡出并迎来第一次行业洗牌。
这段时间,据媒体报道,珍珠奶茶的原料非常便宜。 4.5元的“珍珠”可以搭配40杯奶茶,一杯珍珠奶茶售价在4元至6元之间。巨大的利润催生了众多品牌。例如,2005年CoCo完成了100家门店,2007年快乐柠檬成为第一家进驻商场的奶茶店。基于羊群效应,各大品牌专营店不断涌现。大众茶、皇茶、蜜果等都在产品和营销上各自发力,奶茶进入鼎盛时期。
电视剧中俞飞鸿喝蜜果的场景。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3 成熟升级
2011年至2015年,是奶茶的成熟期。这个阶段,奶茶出现了。
在这一时期的众多奶茶中,贡茶是人气持续走高、逆势而上的领头羊。提出了一种用奶和茶创新的奶茶,奶盖茶应运而生。贡茶的奶茶不同于以往的奶茶是茶和牛奶混合而成的。它具有鲜明的茶奶味,茶底精心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然后将奶油搅打成淡奶盖,并用茶覆盖。奶茶第一次同时拥有清晰可见的茶和奶。水和奶油在透明的杯子里形影不离,但入口却出奇的甜咸。喝完酒后留在嘴边的“牛奶胡子”,就是证明你已经跟上潮流的最好标签。
这款颠覆传统奶茶冲泡方法的新品,成为奶茶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奶茶经历了2.0到3.0的升级转型,这也将意味着4.0时代的到来。
可以说,这个过渡时期是一点一点展现出来的。与大众商店不同的是其全新的营销方式和运营流程。其茶基地细分得更彻底,如冻顶乌龙、凤凰单丛、铁观音等茶名。令人眼花缭乱,顾客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特殊物品。后来,它发展成为在网络上流行的“小点隐藏菜单”,从而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尝试新鲜事物。
一点点隐藏菜单图片来自餐饮O2O
当一点点、贡茶等品牌走红市场时,喜茶也在江门诞生。
2012年,奶茶走向“精品”概念,直观地体现在门店外观上。与以往的外卖窗口或车站可以边买边带走不同,这些商店开设了精致的座位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品种。茶消费体验空间。此时,大资本开始进入珍珠奶茶行业。在资本的支持下,休闲饮品店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集休闲、文化、娱乐、美食欣赏、品尝、信息交流、消费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风格休闲店已成为发展主流。
喜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这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创新的新事物。每季度推出的当季芝芝果味碎冰系列,满足了年轻人对时尚审美和品味的追求。喜茶已成为年轻人中现象级的时尚品牌。对于购买力有限但欲望无限的90后来说,喝二十、三十杯奶茶是在房租等生活条件压力下为数不多的能买得起的人之一。彰显精致生活的标签。与此同时,奈雪的茶也逐渐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其口号“一杯好茶,一口软茶”也体现了奶茶青春、悠闲的本质。
2016年,奶茶市场再次扩大。由于风味茶、煮茶叶等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三只松鼠开了一家“水+轻食”的奶茶店。不久,真功夫连锁店开设了“猫熊茶布”茶饮店。
如今,茶叶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被誉为“同年回忆”的娃哈哈也在广州开设了第一家茶饮店;而资本也越来越活跃,天图资本、IDG资本等机构,刘强东、羽泉、周杰伦等个人都进入了这个赛道。
周杰伦玛吉奶茶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回顾奶茶30年的发展,街头客的销售形式得到了新的发展;地铁的低价策略依然有效,尤其是在一些低线城市,如蜜雪冰城;
回顾奶茶30年的发展,我们也发现消费习惯在不断改变。奶茶的标准配料从油炸食品变成了欧式包子,小橱窗变成了精致的社交场所。
回顾奶茶30年的发展史,我们惊叹行业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一些最火爆的品牌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当茶百达开始发力的时候,我们从周围的消费中也发现,谷明、玛吉等一些品牌越来越受欢迎。
您身边还有其他的茶饮品牌正在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吗?欢迎留言交流。
· 结尾·
统筹/于琳制作人/卜珊珊
用户评论
别把事闹复杂了,茶百道的路一直很稳健,品牌定位清楚谁不承认啊!这篇文章像是在抬杠一样,完全没抓住关键点。真正的创新在于品项、品质和服务,而不是单纯地堆砌加盟店数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对啊,老品牌的优势就是渠道积累和用户口碑,新茶饮市场竞争激烈,要看的是长久稳定的发展,不是短期的爆火! 茶百道这种注重体验和品质的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br>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写的很有观点,奶茶行业确实需要跳出流量带来的短暂繁荣,回归产品力和品牌的灵魂,茶百道的经营理念值得借鉴!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没喝过茶百道!说实话,现在很多奶茶店都感觉差不多,味道也越来越甜腻,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注重健康和口味平衡的品牌出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压过一点点”,这说法真是太轻描淡写了,茶百道的实力毋庸置疑,文章分析很有深度,把新茶饮市场的发展轨迹梳理得非常清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同意!奶茶行业发展初期的确都是靠加盟店铺扩张快速发展的,后期只有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的品牌才能脱颖而出。 茶百道就做得比较成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有些偏激了,茶百道确实在市场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压过一点点”,它更像是在稳步发展和扩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新茶饮市场的发展还是应该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开店速度和规模。 茶百道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不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观点确实很有思考,奶茶行业竞争激烈,品牌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茶百道的品牌发展史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有些品牌的扩张方式确实过于迅速,最终导致质量下降和口碑走低,希望新茶饮市场可以回归本质,做更有品质的产品, 消费者才会长期支持!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茶百道压过一点点?哈哈,看来作者对奶茶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的是新颖的口味、独特的体验,而不是老牌的影响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太有 Insight 了!"喝茶百道"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了,它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茶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更加多元化,鼓励品牌创新并引领行业发展!茶百道这种老牌不仅要保持自身优势,还要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领先。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奶茶不是简单的饮料,它带有一种情感和文化属性,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更是陪伴成长和生活的一种方式!希望茶百道的品牌能一直传承下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的观点比较有深度,新茶饮市场的确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优质的新茶饮品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