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茶炒制工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5 14:38:16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云雾茶炒制工艺,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云雾茶采自当地的“仰望种”,具有叶色绿、茸毛多、芽叶肥壮,持嫩性强,且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鲜叶原料,为云雾茶品质形成创造了条件。

云雾茶采摘细嫩,俗称“嫩采雅省嘴”,可见芽叶的幼嫩程度。全年采摘五轮左右,春茶采摘三次,清明前后采头道茶,谷雨采二道茶,立夏后采三道茶,最多采2~3次。不采秋茶。采摘标准是以一芽一、二叶为主。

炒制工艺精巧,有三炒三揉后烘干和四炒四揉再烘干两种炒法。三炒三揉后烘干的工艺是:杀青、揉捻、二炒(搓条与搓紧条索)、三炒(揉团提毫)、烘干。四炒四揉就是多一道搓团提毫过程。杀青锅温85~90℃,投叶量100~1250克,历时10分钟左右。揉捻时间5分钟左右,达到初步起条的目的。二炒锅温70℃左右,散发部分水分后,抓紧时机热锅搓条,起锅搓揉,紧细条索。三炒和四炒的锅温50℃左右,边抖边揉边搓团、解团,反复多次,手势由重到轻,搓至形如鱼钩,茸毫显露即起锅摊凉。最后在锅内低温烘至足干。全程历时约2小时。

品质特点是,形如鱼钩,弯曲美观,披毫,色泽嫩绿,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贵定云雾茶的产地,据乾隆《贵州通志》记述:“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而今云雾茶的主产地为贵定县云雾区仰望乡的上坝、竹林、长寿、排山、关口等十几个山寨,产量占云雾茶50%以上。各寨山峰起伏,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气候特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时而云雾蒙蒙,时而日光照射。年均气温15℃,年降雨量1107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土层深厚,多为砂砾质壤土,有机质含量为3~6%,含氮量、速效磷、钾元素均较丰富。当地农民道:“井泉溪流灌阡阳,成茶品质最优越。”真实地描述了当地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优异,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用户评论

莫阑珊

看到这个标题就想尝尝云雾茶了!一直觉得炒制工艺会直接影响口感,期待看看这篇科普文章能给我带来更多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我家的老爷爷一直喝 云雾茶,说这种茶的炒制工艺很讲究,可是我没细过。这次终于有机会学习一下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云雾茶的味道确实特别好,我一直想买回去尝试看看,这篇讲解云雾茶炒制工艺的文章看起来很有用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其实我觉得无论哪种茶的炒制工艺都是很重要的,不然就影响口感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炒制工艺是决定云雾茶品质的关键吧?还是只简单的手艺差别?我很想知道这篇文字里能分析哪些不同方面的技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看了简介就知道这篇文章应该会详细的介绍从选材到后期压制,真是一份宝藏级别的科普资料。我很期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巷

云雾茶炒制工艺我倒是没关注过,平时只注重其口感和价格,希望可以更了解一下它的背后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很多关于云雾茶的文章都是夸夸的,这篇能深入研究炒制工艺,应该会带来一些实质性的知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我不太知道云雾茶有哪些特色的炒制工艺,希望这篇文章能告诉我些不一样的东西,不要只是重复以往的内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未必来

我比较喜欢喝冲泡的茶,很少接触那种用特定方法炒制的茶叶。这次借着这篇文能多了解一下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文章标题写的有点笼统,希望能对各种不同的云雾茶进行拆解,比如每个品类都有哪些独特工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瓜贩子

希望这篇文章能把云雾茶炒制工艺讲得通俗易懂,不然我理解不了那些专业的术语!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我一直觉得炒茶这种技巧需要经过漫长的实践才能掌握,文章能不能分享一些入门级的技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这篇文的图片肯定漂亮吧?云雾茶本身颜色就很独特,期待看到它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我喜欢学习新事物,这个タイトル让我感到很有兴趣!希望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更多关于云雾茶的知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避免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这样我才能更好的理解炒制工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