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名家专栏: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经验之谈,或许有指导的意义,或许有误区,或许有争议,但是,这不正是普洱茶有魅力的一个地方?普洱茶无所不在的变化,或者更能留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
云南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1.【普洱茶纯料好还是拼配】
(前提条件:生态茶品 同级拼配)
1.答案是都好
2.好茶的标准是什么 ,好品质茶 ,整体协调性好 ,优点大于缺点 。假如一道茶品我们按十分标准打分 ,外观2分 ,香气2分 ,叶底2分 ,茶韵2分 ,茶气2分。
拼配也好纯料也罢 ,只要这道茶整体,协调性好都是8-10分 ,这道茶肯定好 。
3.好茶品无需拼配 ,不好的再怎么拼配都不好。
2.【阴干 晒干 烘干】
茶界概念层出不穷 、理论体系不断出新,
普洱茶的阴干 ,晒干 ,烘干 ,怎么做法 ,就是要让茶品干 ,其实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不能高温 ,不能暴晒 ,控制好茶品的含水率大小 。工艺制作过程是为把茶品做好 ,提升品质 ,不是卖概念 。概念是想象出来的 ,概念的真实对错 ,需要时间来验证。
3.【好品质古树茶两个要素 一个是茶气 另一个就是山韵 】
茶气
茶气是指品饮之后体感反应 ,初步的体验包括后背发热 ,发汗 ,指尖渗汗 身体的通透感 ,轻松感 ,气血通畅 ,面色红润 ,肠道蠕动等等 ,更高层次的体验包括经脉的疏通与气血运行 。茶气其实并不玄虚 ,只要真正喝到纯正的古树茶 ,你的身体自会判断 。茶气和树龄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 ,和茶山生态环境 ,气候土质土壤 ,后发酵的物质转化等都有关系 。两三百年树龄的茶树的茶气就非常强烈的 ,茶气是古树的特质 。
山韵
4.【喝茶是工艺重要还是身体舒服重要】
每每喝茶 ,席下就拿起茶杯 ,闻闻香 看看汤色 ,翻翻叶底 ,谈论此道茶工艺 。一道好茶 ,首先要有好的生态环境 ,地域茶树品种 ,其次才是工艺 。普洱茶的工艺制作是最简单 ,最不讲究工艺的茶类 (卫生第一),轻微的工艺制作缺陷 ,并不影响茶的内质和转化 ,国营大厂压制存放干净的老茶 ,古树茶红茶压饼存放10–20年 ,同样都喝起来力量也很强 ,身体暖暖的。
5.【茶的喝法 喝茶汤和喝茶水】
喝茶汤 ,喝的是汤感 ,茶水不分离 ,讲究的是浓厚 ,粘稠 ,滑顺 ,汤色明亮厚重。
喝茶水 ,喝的是香甜淡雅 ,茶水分离 讲究的是不苦不涩 ,茶水透亮 。
喝茶汤与喝茶水 ,对于好茶而言 ,浓淡都好喝 ,汤淡而味不薄 定是好茶。
6.【喝茶和试茶不同 】
喝茶 ,就是用好水好器好技术把一道茶完美冲泡出来 。一道好茶 ,整体优点大于缺点 ,喝茶就是喝优点 ,掩盖缺点 ,泡出一道茶的整体协调性, 让身心愉悦。
试茶 ,就是既找茶的优点也找茶的缺点 ,综合评判 一道好茶整体协调性已经很好 ,无需拼配。
7.【茶汤里的气息】
1生态 有除草剂的茶园 ,茶汤生硬 ,入口发麻 ,喉咙发干 ,鼻腔堵塞 ,心慌 ,刺激胃 。
2制程 干净的茶 ,清新通透 ,舒心愉悦 ,不干净的茶 ,异味杂味 ,烦躁不安。
3茶区整体大环境 ,流动的气韵和山林山野气息 。(苔藓味 花香 木香 清凉气 )
4一道好茶 ,可以喝出三个层次 ,环境(山林气息) ,叶梗(柔和甜),树杆根(木质香),无味之味是学术派境界 。对茶来讲有味就是有味 ,无味就是无味 ,这很真实 ,对于好的普洱茶 有味的同时还要有气和韵。
8.【日常品饮茶品的用料材质】
1 牛皮纸 、低劣的牛皮纸盒 ,一般都是回收纸板 ,加工过程会添腐烂剂染色剂和黏合剂 。冲泡出来前几道茶汤 ,口腔里像附着一层膜 ,上颚和舌面会有生硬粗涩感 ,喉咙发干 ,茶品也会吸入有毒的物质。
2锡 、铁 、瓷器 ,密封性强 ,聚香聚气 适时打开通气 ,但装入茶品的含水率要控制好 ,含水率过高的茶品 ,茶汤容易闷沉和霉变 。
3塑料密封袋 ,必须是无味的pp材质 。
4紫砂陶器 ,已退火的天然高温紫砂罐和陶罐 ,温湿度均衡透气 ,茶汤圆润活性好 ,低劣低温的紫砂罐和陶罐 泥土味重 ,燥口 ,茶品粗涩。
9.【泡茶用水】
明代张源《茶录》里的一番话能最概括的叙述了天然水的等级和特征:山顶泉清而轻 ,山下泉清而重 ,石中泉清而甘 ,沙中泉清而洌 ,土中泉淡而白 ,流于黄沙为佳 ,泻出青石无用 ,流动者愈于安静, 负阴者胜于向阳 ,真源无味 真水无香。
1 .选择好水必须是:
清 ,干净无浮游物 。
轻 ,只含微量矿物质甘(甜)。
洌冷 ,微生物生长少。
流动 ,含气体高 活性好。
负阴 ,减少水生植物 。
无味及无香 ,少微生物和有机物的表现。
2.品茶前 ,先品水 ,当地水泡产地茶 得天独厚 ,色香味俱全 。
3.调水
喝香气 ,喝甘甜用轻的水(如千岛湖农夫山泉 武夷山泉 )。
喝汤感,(如恒大冰泉)。
喝身体暖和,(如昆仑山矿泉水)。
喝中庸茶汤 ,轻水按比例调和重水 ,(如武夷山泉调昆仑山泉 恒大冰泉调昆仑山泉 )。
4.最好的水 ,流动的山泉水 ,用水缸静养。
【泡茶 】
用心摆好茶具 ,用心掌握投茶量 ,用心去感受茶 ,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 ,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 ,每一次注水 每一次斟茶 ,做到心随水 水随心。
1用水 ,轻水泡新茶 ,香高水细 ;重水泡老茶 ,气足味醇:
2用器 ,盖碗(天地盖 古代闷茶喝用器 ),漏风散气只适合试新茶 ,金银铁铜壶只能煮水 ,紫砂陶器最佳。
3冲泡 ,低冲缓出 ,高冲急出 ,水分子结构散乱 ,影响汤感圆润。
10.【普洱茶四季收藏】
茶品茶季:春发—春茶 、秋收—秋茶 、冬藏—冬茶。
春:适度透气 保证茶品的清爽度 。
夏:透气与闭藏结合 ,高温高湿环境下 ,提前闭藏排湿 ,避免受潮霉变 。
秋:收藏为主 ,适度换气 。
冬:以冬至为界 ,密封闭藏 ,保温防冻 ,生发茶之阳气。
11.【普洱茶仓储和陈化】
茶叶即是食品 ,食品安全 ,卫生第一 其次才是品质价钱高低 。湿仓或受潮发霉就是变质 ,如同大米受潮发霉 ,不能吃 ,再伟大的茶50年 100年 ,霉变再当宝贝喝进去 ,肯定是会损害身体 。
12.【密封存茶】
茶叶存放属于缓慢氧化,温湿度增高氧化反应加快,茶叶过快氧化很短时间就会褐变进而走向霉变。因为茶叶氧化过程会产生水分、热量,过快的氧化水分增多的快,如果来不及散失掉,茶叶就会含水量激增,加之温度升高,易引发霉变。而霉变和吸收异味,是存茶越来越不香的主要根源。所以,存茶只要控制好茶品含水量,做到密封保存,茶叶变化虽然很慢,但茶叶都不会发生霉变和吸收到异味,这是存茶最基本要求。云南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名家专栏: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用户评论
易武黄聘号确实有着非凡的茶山传承,大掌柜的15年制茶经验不是随便说说,从选料到工艺,每一环都透着稳重和匠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文章有点过于吹捧“易武黄聘号”了,虽然十五年制茶不容易,但现在做茶的人越来越多,经验不代表一切。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少看到如此平实又充满干货的专栏分享,大掌柜讲述的茶山细节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这才是真正走过路过的沉淀。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易武黄聘号的茶,我喝过几次,确实韵味独特,读完这篇博文更理解他背后的用心和坚持,希望继续分享制茶背后的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真的,15年经验讲得太轻描淡写了吧?文章里没看到太多独特见解,感觉和其他普洱博主说的内容大差不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特别有人情味,不像某些茶评那样死板,大掌柜说话有温度,能感受到他对易武这片茶山的深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真的是略说了,感觉还没看够!希望能写个连载系列,细讲每年制茶变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有些地方太刻意营造大师形象了,读者不是傻子,真功夫比自夸更有说服力。不过要是能加入茶样对比就更信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五年时间真不短,但现在茶行业变化那么快,旧经验未必适用于新茶市。希望以后能谈谈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爸是做茶的,他看到这篇还特意读了两遍,说这种文气和实际相结合的讲法很贴地气,老一辈人也能共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刚接触普洱没多久,看完这篇名家专栏真的受益匪浅,很多术语以前只听说过,大掌柜讲得太清楚了,适合新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我总觉得每次都在强调“易武黄聘号”的名气,有些疲劳,能不能更多谈点其他茶山的比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位大掌柜的心态值得学习,有经验却不自傲,处处讲究“因山制宜”,这份敬畏自然的精神正是现在茶人缺少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得真不错!尤其提到那段“清晨下山挑水炒茶”的描述,太生动了,谁说传统不能打动人?希望年轻人也能看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以资历为主打的内容,现在读多了会有点审美疲劳。希望下一篇能分享一些创新或失败经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看就是亲历者写的文字,没有夸张也不浮夸,字里行间都是实打实的制茶感悟,佩服大掌柜对细节的把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是易武茶的死忠,但这篇专栏让我重新审视了它的魅力,尤其是那句“茶不过山味深”,太有意境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老茶客,我更关注成茶品质,文章虽然讲了不少制茶流程,但希望能结合更多具体年份的口感描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家专栏: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这标题就很吸引人,内容也没让我失望,文笔好、情感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难得看到一个茶人愿意坦率谈经验与不足,不是光说成功那一面,这份真诚值得点赞!希望茶圈少点套路,多点实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