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看似普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茉莉花茶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6 08:19:43
自古以来,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并非仅仅只是解渴的饮料。一片树叶,发乎山川,成制于心手,层层历炼,脱胎换骨之后,精华出窍,转换成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各种滋味,懂它的人都知道,那也是人生百味。而茉莉花茶,因为流行于北方人的家常餐桌上,以浓厚的花香来掩盖当地水质味重。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廉价低档的一种调味品。这不过是因为不够了解而造成的一种误解。事实上,在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就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茉莉花,虽然属于舶来品,但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茉莉花就从遥远的印度传入中国,来到福州。
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和良好的气候,茉莉从此在福州落地生根,并被广泛种植。
北宋年间福州已经是茉莉花满城飘香。
《瓯冶遗事》有记载:“果有荔枝,花有茉莉,天下未有。”
福州至今仍保留着北宋年间福州太守蔡襄的题刻“天香台”,这里的“天香”就是指茉莉花。
寓意淡雅、高洁、君子之风的茉莉,被福州人竞相追捧,并以各种形式栽培。

南宋时,用香花加工花茶的工艺开始兴起,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开始被福州人尝试和改进。
福州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贡茶产地,自古就出产名茶,方山露芽、鼓山柏岩茶、罗源七境绿茶均是贡茶。
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盆地四周的山海拔多在600-1000m之间,日照短,多闪射,云雾缭绕,十分利于种植茶树;盆地中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为沙壤土,肥力高、水分足,扦插茉莉易成活,昼夜温差大,茉莉花品质好。
于是,福州逐步形成“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种植格局。
“闽江两岸茉莉香,白鹭秋水立沙洲”,就描述了这样的良好生态美景。



福州人制作茉莉花茶的工艺始于明朝,闻名于世。
《八闽通志》载:“福州府茶,诸县皆有之,闽之方山、鼓山,侯官之水西,怀安之风冈尤盛。”
福州人窨制茉莉花茶的方法为摘半合半放的花,根据茶量多少加入花来窨制,有“三停茶而一停花”的窨茶经验,茉莉花茶窨制技术逐渐成熟。

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到了清代很发达。
茉莉花品种多,特别是道光年间五口通商后,福州茉莉花茶通过福州港口销往欧、美和东南亚。
清末市场上的花茶基本上都是福州茉莉花茶。到了民国时期,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如日中天,生产规模达到空前状态。
然而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连年不断,茉莉花茶产业受到严重破坏,开始走向衰落,曾一度濒临绝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再次兴起。
据老一辈回忆,20世纪60年代的新店、盖山、城门、建新,还有闽侯、长乐,到处都是大片的茉莉花园。最高峰时,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
“风一吹,满城尽是茉莉香。”当时的福州恍如一座花城。
炎炎夏日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腰间挂着小竹篓的采花人。孩子们也趁着这个时候,鱼贯其中,或采花、或嬉戏、或打闹,好不热闹。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福州茉莉花茶生产效应达到鼎盛,生产企业近千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严格的保密规则和传承方法,使得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它国家,目前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窨制茉莉花茶。
中科院原名誉院长卢嘉锡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蕴含的原理十分科学,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杯纯正的茉莉花茶,其香必不是表香,一定是香气入骨的。闻着清香,喝起来更香,一丝一缕地清香顺滑,沿着舌尖,通过咽喉,直到心脾。喝过之后唇齿余香,香气鲜灵,滋味持久。所以,真正好花茶的制作工艺是相当精细严谨的,大家喝到的花茶远比想象中珍贵许多。

用户评论

嗯咯

以前总觉得茉莉花茶很普通,超市几块钱一袋,没想到居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是“人不可貌相,茶不可斗量”!文化底蕴真的无法从外包装看出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忆未来

说实话,我喝过不少茉莉花茶,有的味道确实很清香,但也有些味道怪怪的。现在才知道,原来真正的传统工艺是需要时间去熏制和翻香的,不是随便一泡就能还原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传统饮品,茉莉花茶的“低档”标签,其实是现代商业粗暴化简后的误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搞笑,茉莉花茶被吹成非遗就高大上了?那街头卖的煎饼果子是不是也快被申遗了?非遗光环不能掩盖市场上的滥造现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茉莉花茶一直是我外婆家的标配,她总是说喝这个才能安神助眠。现在知道它还有这么深的文化背景,忍不住感动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不代表每一款茉莉花茶都值得喝。有的香精味太重,跟传统工艺差远了,希望监管也能到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从小喝到大,从没想过它会是那么高级的存在。看似低档,实则深藏工艺与匠心,真的是对老祖宗智慧的一种致敬。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文章写得太煽情了吧,茉莉花茶就是普通饮料,别啥东西都往“文化遗产”上靠。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普及好茶,而不是炒概念。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看似低档的茉莉花茶,其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标题太巧妙,确实颠覆了大众对它的刻板印象。佩服作者的立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一直觉得茉莉花茶廉价,但其实是我眼光浅了。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常常藏在最日常的物件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才能体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叹

这类文章对提升大众文化认同感真的很有用,有点后悔以前对茉莉花茶不屑一顾了,以后会更用心地去感受它的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感觉这标题有点标题党嫌疑啊,不过点进来确实学到了不少,尤其是关于多次熏花的工艺,真心不简单。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我喜欢作者那句“看似低档的茉莉花茶”,这就像生活中许多被忽略的美好,其实都有着值得被看见的价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太棒了,我正好是做茉莉花茶工艺传承的,看到有人用心传播它的文化背景,非常感动,也希望更多人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你们是喝茶的吗?我每次喝茉莉花茶就觉得像在喝香水,太浓了,根本接受不了。再怎么文化遗产,我也没法爱上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文章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奶奶泡茶的味道,淡淡的花香混着瓷壶的热气,那才是茉莉花茶应有的温度,不是现在批量生产的快餐式香精包能比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讲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就该有个保护机制,不是任由市场低价倾销。希望真正懂得它价值的人能把它好好传承下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标题有点“反转感”,很吸引人点进来。不过内容更值得赞,尤其是提到传统制茶人每日守炉熏香的坚持,真的被感动到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刚开始看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还以为是宣传手法,结果读完才发现原来是真的,佩服背后那群默默无闻的手艺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反正我就是不喜欢茉莉花茶,再怎么文化遗产都不会改变它喝起来让人晕的事实,宁愿喝普洱也不碰这玩意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