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五千年

来源: 茗茶博士
发布时间:2024-01-17 20:58:36

茶具作为茶的载体,是密不可分的。相传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神农在采药过程中发现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解毒功效,茶叶的药用价值开始被人们所认识。起初,人们对茶的认识只停留在药用价值的阶段,嚼茶,

或者将茶与其他食物混合。

当时人们已经选好了居住地,生活逐渐稳定,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当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多用现象普遍。可见,在茶叶的最初利用阶段,是不可能有专门的茶具的。如果我们必须找到源头,

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和陶碗可以算是茶具的源头。

商周时期,陶文化泛滥,茶的使用略逊一筹。史书中关于喝茶的记载很少,只提到巴蜀(今四川省)是茶树的发源地,当地人曾将茶叶作为贡品献给周天子。

到了汉代,关于用茶的记载开始增多。《僮约》年,王宝提到“沏茶尽”,说明当时已经有沏茶用的器具了。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的制瓷者创造并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为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晋时期,茶具的使用更加广泛。西晋著名文学家杜预的《舜赋》是第一首咏茶诗。对茶具的描述中提到“陶简选自东角”。一般理解,茶具选用陶瓷,来自东方的欧(宇通欧)窑。

欧窑青瓷规模很大。在当时,人们选择欧窑青瓷作为茶具是非常普遍的。

晋南北朝时期,饮茶逐渐在南方地区的上流社会流行起来。浙江越窑烧制的青瓷中开始出现茶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青瓷灯座。使用灯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茶碗变热,这种新型器皿在未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除了葛、汝、丁、钧五大名窑官外,浙江的越窑、龙泉窑的青瓷,福建的建窑、同安窑,江西的吉州窑,北方的磁州窑都生产陶瓷。这些窑生产大量不同类型的茶具。几千年后,

借助这些陶瓷茶具,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饮茶的盛况。

从材质上来说,明代的茶具主要是瓷器和紫砂。明代景德镇瓷器在元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全国制瓷中心转移到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明代对宋代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的瓷器仿制也很成功,尤其是永乐年间烧制的白瓷,洁白致密,釉色光滑,具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的特点,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填白”,用“填白”釉烧制的茶灯造型稳重。

比例均匀停止。

清代饮茶的习俗与明代无异,所以茶具基本上是明代的延续和发展。清代景德镇瓷窑是在明代基础上改革创新的。除生产传统的青花瓷、素三彩瓷、釉里红瓷、斗彩瓷外,还创造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尤其是乾隆以后,

它创造了一套新的各种技术的陶瓷,可以生产出仿木纹釉、仿石纹、仿青铜色、仿绿松石釉的瓷器,把我国的陶瓷技术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峰。康、雍、甘三代皇帝都喜欢喝茶,多次在宫中举行茶宴,场面宏大。

景德镇瓷窑生产大量茶具,满足宫廷饮茶需要。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