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长篇小说《茶道》的个性和魅力
不久前,何正权先生的长篇小说《茶道》正式在信阳市进行全国首发。我有幸参加了首发式。在信阳期间,我与众多文艺界人士探讨这部作品的文学技法、哲学思辨和文化价值,并领略了一年中最美的茶乡风光。这让我对《茶道》有了超越作品文本本身的感悟和思考。正如鲁迅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且介亭杂文集》)。具有自己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才是有个性、有魅力和生命力的——《茶道》,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何正权接受媒体专访
正权其人
正权和我,既是校友,也是曾经的同事。三十多年前,一个文学青年闯入了大河报。此前,他已在河南的新闻行业崭露头角——以文学的笔法写新闻作品,又借新闻素材,滋养文学创作。我和报社领导班子看中了正权,把他从信阳晚报“挖”到大河报。此后,他以新闻的视角、作家的思考深度和对文本阅读美感的追求,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屡获大奖,为大河报的初期的崛起,贡献了他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自己,也由当年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高级记者。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他初心不改,沉下心来,用十多年时间写下一部这样好的小说,让我非常敬佩。我在《茶道》首发式上发自内心地说:正权心中还保留着星光,保留着诗和远方,真不容易!
生活中的正权,热情、正直,不畏豪强,帮扶弱者,不以势和利论人、待人,是个值得信任的忘年小友。
共青团信阳市委书记陈建国和作家何正权向青年读者推荐《茶道》和信阳文化
《茶道》的文学品质
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要塑造人物,一个是要有阅读的美。
文学是人学,小说写人物。《茶道》成功地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人很深的印象。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这种对人物的塑造,不仅展现了何正权作为作家的深厚功底,更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从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来说,这部小说很成功。
阅读的美,来自文本之美和语言之美。
北京大学学者、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邹如强祝贺《茶道》出版发行
正权笔下的文字,空灵生动,表现力丰富,不仅具有新闻的敏锐和准确,更融入了文学的细腻和深邃。在《茶道》中,他以新闻人的视角观察社会,以文学的语言描绘人生,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更富有阅读的美感。这部作品“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感,还展现了文字本身的阅读美”,这种美如同一只文艺的船只,载着他的思想和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
艺术美重构茶乡名片
信阳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茶道》这部小说作品,是正权根植于信阳这片热土,将信阳深厚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艺术化表达和重构的结晶。正权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中,使得《茶道》成为了一部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文学性、艺术性的文学佳作。
在《茶道》中,正权展现了对信阳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他通过对茶道的描绘,将信阳的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品味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展现,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艺术与现实世界,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世界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则是现实世界的升华和重构。美术和文学,作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美术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将画家对美的认知、理解、追求予以表现、表达;而文学则通过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将现实世界中的美好和丑恶、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淬火、提炼、重构、再现,从而建构一个崭新的世界。正权的《茶道》,是一部将现实世界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信阳茶山的秀丽风光和茶人的辛勤劳作,再现了茶乡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他以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茶道的独特魅力,重建了一个神秘而浪漫,艰涩而芬芳的文学世界。在正权的笔下,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象征,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师生艺术化演绎长篇小说《茶道》片段
正权是新闻人,有些读者可能会误解:《茶道》是不是一部图解信阳、宣传信阳的功利之作?我不这样认为!《茶道》是以文学的形式,艺术的表达,把具有独特精神和气质的信阳,艺术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文学化、艺术化、正权化的“信阳”,比种种刻意的宣传更灵动鲜活,更厚重深沉,更有生命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个意义上,我高度赞同著名作家陈峻峰先生的话:小说《茶道》,是信阳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马国强,中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大河报原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