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茶基金会向少数民族青少年推广茶文化,邵曙光(左四)与当地佤族小朋友留影。
茶博会走进澳大利亚,中国茶受外国友人欢迎。
40年,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于中国茶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基金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华茶基金会)而言,芳华40载,是多位前辈与侨界人士爱国、爱茶初心的延续,是几代茶人热忱支持产业发展的心血,是“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祖国茶经济”使命必达的执着坚守。
细数这段时光,华茶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邵曙光百感交集:或光荣,或动容,或沉思,或惋惜,都融在这杯茶中。
专啃科研“硬骨头”
从诞生初始,华茶基金会与科技的缘分便已注定。在众人眼中,耗时、耗力、短期难见成效的科研项目,被华茶基金会这个“伯乐”相中,一支持便是几十年不曾间断。
在20世纪80年代初,蜚声海内外的大红袍还只是九龙窠景区的6株母树。仅靠其有性繁殖,规模上不去不说,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难以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生产。难题待解,武夷山茶科所愿意研究探索,但缺乏资金支持。
彼时,刚刚初创没多久的基金会,第一时间向其伸出援手——连续6年拨款资助大红袍科研攻关,直到获得无性繁殖成功并快速发展。现如今,武夷山市十余万亩茶园生机盎然,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而在其发展历程中,少不了基金会这位“幕后功臣”。
“源头性的、基础性的科研项目,可能效益无法立竿见影,甚至要做好坐数年甚至数十年‘冷板凳’的准备,但其一旦攻关成功,可能带来的是整个业态的转变。正因如此,不管多艰难,花费时间多长,我们都愿意全力以赴。”邵曙光一语中的。
在安徽黄山,走进这样一片茶园,如同步入“植物王国”:茶园内高低配置,茶行间种有木瓜,两侧空地上有明日叶、救心草,环绕它们两米处还有一株株虫菊,茶园外围,更是桂花相伴,重瓣木槿和美国红梨相生。
“这里实现了乔、灌、草相结合,实现了地表、地上、地下相结合,实现了以植物帮助茶树杀虫、引虫吃虫,实现了利用植物来管理茶园。这就是基金会多年来支持的多维生态立体茶园项目。”邵曙光说。这样一片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生态茶园,每亩地能为茶农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产出的茶叶达到欧盟标准,远销海外。
“它没有辜负负责该项目的陈光辉教授十余年的钻研,也没有辜负基金会‘做一杯健康茶’的初心。”邵曙光说。
除此之外,土壤改良专项防治基金相继设立,从土壤改良入手,科学配比微生物菌有机肥,到精深加工,开发茶酵素、原液等衍生产品。还设立了茶树花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指导与支持茶树花的科研创新,变废为宝,于2013年获得了原卫生部新资源资质,得以广泛利用。
“可能受益的茶农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但只要让茶行业稳步向前发展,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邵曙光说。
为培育人才“破题”
一直以来,茶行业人才市场始终面临这样两道难题:
从校园走出的茶专业人才,对于种植、生产、加工可能头头是道,但对于如何做好茶业经营却是“一知半解”;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对于茶道的解读、实操也是“各持一词”。
“归根结底,是少了标准的制定,少了规范化、系统化教学。”邵曙光说,为了补齐茶业人才的这两块短板,华茶基金会破题、立项,推出了茶业经营管理师和茶道养生师两个职业标准。
“为了这两套教材的编写,我们不知道‘逼疯’了多少位专家。”邵曙光调侃道,“有的专家懂茶不懂经营,有的专家懂经营却不懂茶,如何让两者融合,要下功夫去磨合、理解,充分交流和准备。这样传道、授业、解惑,才能真正培育出能深谙茶行业规律,做好茶叶经营管理的人才。”
有了教材还不够,邵曙光还将专家一同送到一线去。“我们为学生、员工做培训,免费赠教材,邀请专家进行公益授课。这样的星火呈燎原之势,才能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
茶道养生师亦是同理。“茶道与养生,看似很玄乎,需要领悟,其实背后也有着科学依据。为什么能养生,怎么能养生,物质如何升华到精神,泡茶这一行为可以怎样影响人的心态和气场,我们要把这一看似艰深的问题给百姓讲清楚、说明白。”邵曙光说,渐渐地,茶道养生师的培训,不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在培养一个个鲜活的爱茶人,能够让他们受益终身。而他们在接地气的讲述中,同样会带动越来越多人的了解茶、喜欢茶。
“说到底,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邵曙光说,“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浙江、安徽、福建、湖南等农业大学茶学系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资助,如今,他们已成长为茶界的专家、教授、企业家,成为行业发展的栋梁;我们资助福建、湖北、湖南茶区希望工程,建设、改造茶区希望小学;到现在推广茶业经营管理师、茶道养生师,人才培养,我们一直在路上。”
为中国茶走出去鼓与呼
作为一个由华侨资助设立的基金会,华茶基金会这些年来始终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紧密相连,并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到华侨华人集聚的国家、地区广泛宣传茶和中国茶文化。
“茶就是祖国。在海外推广时,我们常被这些华侨华人的乡情感动。”邵曙光记得,2018年春节,基金会以“带上中国茶,澳洲过大年”为主题,参加澳洲国家多元文化节·中国大舞台活动。
“此次多元文化节吸引了当地华侨华人和澳大利亚居民约28万人前来参观,茶企所带的茶叶供不应求,全部售罄。”邵曙光边说边回忆道,“很多华侨华人一整天待在现场,欣赏着中国传统节目,品饮着中国茶,现场温馨又感动,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祖(籍)国。当时还有一对华人夫妇,一连来了3次,买了绿茶、红茶、乌龙茶,又返回来买普洱茶,对于他们而言,茶就是家乡的味道,也是最中国的生活方式。”
在海外的推广,更让不少外国友人成了中国茶的“粉丝”。一位专程前来的澳大利亚人说:“我很喜欢来自中国的‘叶茶’,和我们平时喝的袋装茶很不一样,能看到茶叶在水里伸展的变化,冲泡方式也非常艺术。”
至此,在澳大利亚的各类茶文化推广活动势如破竹。例如,在第二年,第二届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暨中国茶文化产业博览会便如约而至,3天交易额达数千万澳元,茶企所带的近万斤茶叶基本售罄,有些企业还拿到了当地的订单、建立供销关系。
“除了组织展览展示外,我们还组织了中华文化、中国茶业、国际金融等多场高峰论坛以及经贸对接、商务考察、文化交流、市场调研、茶叶推广多项活动。”邵曙光说,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茶文化,帮扶茶企对外出口,他们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专项基金,不遗余力地为中国茶走出去鼓与呼。
揭开基金会的“冰山一角”
从土壤改良到茶叶出口,从人才培育到金融跨界,作为基金会代言人的邵曙光,很像一本“百科全书”,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了解。
“其实,这正好反映了基金会名字的玄机——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不是‘叶’,而是‘业’。我们做的不只是一片叶子的来去,而是一个产业、一项事业的发展,它必定是包罗万象的,必定是要深谋远虑的。”邵曙光说。
这些年来,他们做了很多开创性、持续性的工作:提出“资源与资本对接,茶业与金融携手”理念,在全国组织召开“首届中国茶业投融资年会”,开启茶业与金融对接的新思维、新起点;几十年来坚持编辑《世界茶之窗》会刊,免费发行到世界各地;打造华夏文化茶道博物馆,力争建成研、学、游、购的体验场所,成为茶道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而在这一项项光鲜成绩的背后,隐藏着数不尽的、不为人知的坎坷与落寞。
“做基金会,要殚精竭虑、坚韧不拔,也要有如水的淡然,见过大风大浪,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艰难险阻。同样,还要有如茶般精行俭德的精神,要踏实做事、不骄不躁。”邵曙光介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收入都不高,任务却很重,甚至是‘一个萝卜几个坑’,但他们都有一颗愿做公益、愿为茶奉献的心,常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2020年,邵曙光被授予“杰出中华茶人”称号,这是对她十年基金会工作的肯定,她也将其当作献给华茶基金会的礼物。正是与茶行业的守望相助,让他们有信心再步入下一个光辉的40年。
在茶行业发展的功劳簿上,华茶基金会用40年芳华,留下深深的一笔。它如同茶背后的一束光,默默地,却也是坚定地,照耀着茶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原文刊登于2021年8月27日《人民政协报》第11版休闲周刊
记者:人民政协报记者 徐金玉 陈建璋(实习生)
用户评论
这款产自华侨茶业界40年来精研的茶叶果然名不虚传,醇厚的口感让人一饮难忘。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咖啡和奶茶说再见,选择了华侨基金会提供的茶叶40载品质之选,每日品味生活的新高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40年匠心制作的华侨茶业,无论是单独泡饮还是搭配烘烤小点心,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机会品尝到承载了40年历史积淀的华侨茶,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和工艺的魅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华侨基金会精心栽培、传承的老茶园里摘取的茶叶,果然名副其实地让人心旷神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从尝试过华侨40载专门研究出来的这款茶叶后,我便成了他们的忠实粉丝,每天都要一杯解渴。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泡上一杯40年茶龄积累出香醇味觉体验的华侨茶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华侨茶业发展基金会的这四十载之选确实值得品味,每一口都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试了华侨茶业基金会在40年的努力下培育的各种茶叶后,我更坚信他们的匠心独运和执着追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喜欢收藏不同风味茶叶的人来说,华侨基金会四十载只为了茶的系列是不可多得的选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华侨茶叶发展的40年史不仅是茶叶的故事,更是品质与历史交融的一次美妙体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论是送给亲朋好友还是自己享用,华侨基金会在四十年探索中精选出的每款茶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过40载精心培育和研发的华侨茶业,不仅口感极佳,且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时间和工艺的魅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热爱中国传统饮茶文化的人来说,华侨基金会提供40年积淀下的精品茶叶是不二之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当我泡上一杯华侨基金会坚持四十年品质保证的茶时,就仿佛置身于茶园中体验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能找到一份宁静,就来自这杯经过四十年精心培育和研究出的华侨特色茶叶。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华侨发展研究基金会在40年至臻完善的工艺中诞生出的每一粒茶豆,都能感受到时光沉淀下的独特风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择华侨基金会生产的40年特选茶叶是品味高端品质的选择,每一次品饮都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一个茶叶爱好者而言,华侨发展的40载专研成果不仅是一种喝到的好茶,更是一段深厚的历史旅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众多茶叶中独树一帜的华侨40年选泡,无论是色泽、香气还是滋味都完美地诠释了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