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生活:从茶俗看茶在古人日常生活的地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04 15:28:49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贯注了民众伦理道德、精神追求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都反映在茶道精神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表明,“茶”在百姓生活中地位的崇高。

茶俗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人们生活,以茶来寄托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程序,历代传承演变,相沿成习。此外,广大文人从民间茶俗吸取了丰富精神营养,讨论中国茶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脱离茶俗。

以下阿谷将从以茶敬客、敦亲、睦邻、赠友、联谊、求爱、示俭、祭祀八方面简述自己对于民间茶俗的认知及看法

以茶敬客

宋代朱弁诗歌《曲滫旧闻》写到:“客至则设茶, 欲去则设汤, 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自官府, 下至闾里, 莫之或废” ,可见在宋代以茶敬客的风俗就已经盛行,上至官宦世家下至百姓庶民。

事实上这种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士大夫好清谈,常以茶助兴,弘君举在《食檄》中加载了“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可见当时已出现以茶敬客的礼俗。晋代王潆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

东坡肉为众人所熟知,然而却未必知道有东坡茶。原来,苏东坡也是熟谙茶道的高手,东坡茶即其自创的饮茶法,每餐后,以浓茶漱口,口中烦腻既去,牙齿也得以日渐坚密。用中下茶漱口,而上等好茶不易得,“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

三苏祠苏东坡雕像

苏东坡《赠惠山僧惠表》即有:“客来茶罢空无有, 卢橘杨梅尚带酸。”,客人前来看望,此时橘子杨梅还未成熟该用什么招待呢,一杯清茶足矣,这很好体现以茶敬客的理念。

客来献茶,以茶敬客,乃是中国人民普遍习俗,是文化特色。千百年的发展也就培育了成熟的泡茶技艺,如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客人以辈分或身份从主人右侧分坐两旁,冲泡共十八道程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这反映了茶艺文化的繁盛,但却也过于繁琐。事实上,功夫茶在普通百姓家里并未如此复杂,以茶敬客的风俗却仍深植于文化厚土。

此外,白族谚语有“贵客临门三道茶,头苦、二甜、三回味”,湖南益阳也有另一种形式的三道茶,但都表明了以茶敬客的意味,这与儒家“以茶表敬意”是相通的。

以茶敦亲

“以孝治天下”理念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此前孝的道德观念就早已形成,民间更是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以茶敦亲这种茶俗,便体现了孝道精神。晚辈通过敬茶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此外同辈之间通过互相敬茶以增进情感,以茶敦亲使得茶成为了表达封建礼仪特别是家庭礼仪的重要载体。

《红楼梦》第40回即有体现,贾母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林黛玉则向贾母奉茶,献上一杯清茶以表达对贾母的爱戴与敬重,以茶敦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反映了封建家庭伦理文化中长幼有序、尊敬长辈的等级秩序。

此外,茶与差错的“差”以及查看的“查”谐音,因此敬茶的含义又包括了请父母长辈包容指教、赔礼在先的意味。《女儿经》载:“女儿经, 仔细听, 早早起, 出闺门, 烧茶汤, 敬双亲”。黄山茶区把这种以茶来化解纠纷、矛盾的方式叫作“吃茶讲壶”, 也叫“吃讲茶”,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饮茶遗风。赔礼茶在《红楼梦》第35回中也有体现,薛宝钗与哥哥薛蟠吵架,之后薛蟠向薛宝钗认错,便是以敬茶的方式打破了兄妹之间的隔阂,这一情节体现出了以茶敦亲在融洽家庭关系、缓解家庭成员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在江南地区,新媳妇过门,第三天一大早便要向公婆请安,献上一杯茶便是头等大事。

以上种种皆反映了以茶敦亲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与儒家“以茶利礼仁”的茶道精神相通。

以茶睦邻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 不算到周庄。”在周庄, 喝过阿婆茶的人才能品出水乡古镇的韵味来。阿婆茶便是以茶睦邻的体现,是古镇妇女联络感情、消闲遣兴的传统社交形式。

周庄阿婆茶

《梦梁录》便记载了南宋杭州的这一风俗:“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助事,遗献汤茶。”

《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的明代杭州茶俗进一步体现了以茶睦邻:“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现如今江苏等地仍有此风俗,立夏之日以隔年木炭烹茶以饮,亦称“七家茶”。茶对邻里关系的亲近调和起着重要的作用,茶会上邻里间谈论家常小事,氛围和谐融洽。

以茶赠友

唐宋时期,文人赠茶便已蔚然成风,史料记载便有很多文人乞茶和赠茶的雅事。日本僧人圆仁离开长安时曾得到杨敬之“赐茶一串川;陆赞回家省亲时曾接受寿州刺史张锰的“新茶一串”;茶文化史上著名的“七碗茶诗”也有所体现。

《全唐诗》中,直接表现了文人间赠茶、寄茶的诗歌多达37首。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寄赠新茶使得李六郎中与白居易之间的友谊更加亲密巩固,便是“以茶表敬意”的体现,苏东坡《依然以垂云新茶见饷, 报以大龙团, 戏作小诗》也表现了以茶赠友的风俗。

白居易的另一诗作《谢杨东川寄衣服》也有所体现:“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唯有巢兄不相忘,春茶未断寄秋衣。” 乞茶与送茶绝非只为了口腹之欲的满足,茶已经逐渐成为文人交往的重要媒介了

白居易雕像

《红楼梦》第26回中,宝玉给林黛玉送茶,丫头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钱给我,也不知多少。” 宝玉赠茶,黛玉回赏,便是体现了二人赠茶之间的情谊。

以茶赠友高雅达意,品茶往往是高雅之人的一种精神性质的活动,赠人以好茶,既是对他人品性的赞誉,也是以茶为媒介沟通了人际感情。

以茶联谊

以茶联谊有助于联络感情、涵养品行,是古代聚会的重要方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代竹山寺聚会品茗,十九名士中既有颜真卿这等书法大家,也有后人熟知的茶圣陆羽。而著名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便出自此处,为六人联咏茶诗。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 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 然)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 羽)

此外,前言所写阿婆茶应当是民间以茶联谊的典范。

茶圣陆羽雕像

以茶求爱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本移不, 植必生子, 古人订婚, 必以茶为礼。”,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且茶树多籽,象征着子孙绵延。因此古人订婚,往往都是以茶为礼,从宋朝开始茶礼便成了男女确立婚姻的重要形式。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把暹罗茶送给众人品尝,黛玉喜清淡,凤姐便要把剩下的也一并送给她,然后说到:“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孔尚任《桃花扇》里提到:“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 这些“以茶论婚”的说法都是以茶示爱的体现。此外,还有“好女不吃两家茶的说法。

清代郑板桥《竹枝词》写到:“湓江江口是奴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 门前一树紫荆花。”,诗歌中就描写了一位少女含蓄向意中人表达心意,“郎若闲时来吃茶”便是以茶求爱的反映。

旧时婚俗又称“三茶六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及洞房时的“合茶”。

提亲时,女方以糖茶待媒人,含美言之意,此谓“下茶”;相亲时,女方满意男方,女子即奉上清茶一杯,男方饮后置钱钞或贵重之物送回,女方收受,是为心许,此谓“定茶”;入洞房时,以红枣、花生、桂子等沏茶,则含早生贵子之意,此谓“合茶”。

此外,在一些民族风俗中,女子婚姻大事都与茶有着密切关系,说亲、订婚、结婚都要以茶为媒。在彝族婚俗中, 茶便是女子委婉表达个人意愿的方式。青年男女恋爱时, 男方初次到女方家提亲, 需带酒、烟、茶、糖, 女方一般不表态;第二次依旧带酒、烟、茶、糖, 女方收下则表示同意;第三次如旧, 这时女方要叫一些亲属来吃“火酒”, 一面吃酒喝茶一面商定吃“定亲饭”的时间。

湘西民谣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此后“吃盏茶”便成了谈恋爱的代名词。

以茶示俭

茶之德行,“俭”为本性,以茶示俭便是重要的茶俗文化。

陆羽在《茶经》中,反复强调一个“俭”字。 “茶之味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此外又提出:“茶性俭”理论。可以看出,陆羽对于以茶示俭的提倡。

唐代房乔《晋书》记载:“恒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伴茶果而已。”

同时期的陆纳,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前往拜访陆纳,陆纳子侄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为茶果而不满。于是便自作主张,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招待谢安。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大板,责怪他破坏了自己的清廉名声,"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陆纳杖侄

在晋代皇家王族荒淫无耻、斗奢比富的奢靡风气下,陆纳、桓温这一类有识之士提倡以茶养廉,具有矫正时弊的积极作用,符合茶饮之德。

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下令停止龙凤团茶的制作,“ 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此类旨意便是以茶示俭的最好体现,此前龙凤团茶制作繁杂,人力物力大为浪费。

朱元璋贫民发家,一生节俭。该旨化繁为简,把团茶变成散茶,把蒸青法改为炒青法,“废团改散”与“废蒸改炒”,减少了古法繁复工序,以烘焙团揉方式制茶。

朱元璋斩婿,废龙凤团茶

此外,至今民间多以“粗茶谈饭”表示生活俭朴。

以茶祭祀

“无茶不成丧”, 在我国民间习俗中, 茶与丧祭是密不可分的。茶性高洁清芬, 是祝福、吉祥、圣洁的象征, 可祛秽除恶, 祈求安康。因此,茶便成为了理想的祭祀物品, 祭献者用献茶的方式将表达对神灵、先祖的尊敬, 以茶为仙草为正心之物。

南朝齐皇帝萧赜遗诏:“我灵座上, 慎勿以牲为祭, 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泰山述记》记载了唐代张嘉贞等文人以茶祭祀的做法:“贞元十四年(798年)正月十一日立春祭岳,遂登太平顶宿。其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再来致祭,茶宴于兹。”

民间则有元日祈年之礼, “自五鼓后, 户无贵贱、贫富, 皆严洁厅宇, 设上、中、下三位, 陈列酒果、茶汤, 焚金银楮钱, 冀承灵贶, 以保遐龄。盖用道家之说, 谨岁始。”

《闽清县志》亦记载:“元日, 鸡鸣, 起肃衣, 焚香, 设斋果茶酒岁饭, 拜天, 谓之接一年岁。”

此外还有祭灶神, 正月要祭灶, “元日起, 每夜设香灯茶果于灶前供奉。至初六日晚, 谓灶神朝天回家, 盛酒果以祭之。”

以茶祭祖是各族民众的普遍习俗,云南德昂族即认为“茶叶是万物始祖”、“各个民族都喝茶,喝着茶水莫把祖宗忘”。

祭拜天地众神时需以茶为礼,与此同时,茶叶本身也成为了列祖列宗的象征。可以看出,以茶祭祀风俗盛行,遍及各个阶层各个民族。

结语:茶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朴素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诉求,也折射出古人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丰富多彩的茶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哲理与意蕴内涵一直延续至今,饮茶习俗至今在一些农村或茶艺馆依然盛行,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用户评论

墨染殇雪

<span>古老的魅力与现代享受</span>,读完这篇文章让人对中国传统茶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茶俗故事,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古人的生活日常。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自凉丶

<em>深刻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em>,对茶的认识不再局限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历史文化层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古人用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更是<em>社交互动和精神寄托的方式之一</em>,这篇内容让人心生敬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知相惜

通过分析古人的饮茶习惯,我们能<em>感受那份从容与淡然的生活态度</em>,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启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em>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感价值</em>。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未必来

古今茶叶的对比分析,让人感慨万千,从古人的喝茶之道中汲取了生活的智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span>学习到如何冲泡不同种类的茶品</span>,从文章中获得了一些实用的小知识和技术性建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p>了解到古代茶具的多样性和<em>其背后的文化含义</em>,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漫长の人生

文中提及的一些古茶故事和传说让人心生向往,想亲自体验一番古人那种闲适的生活节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span>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span>,特别是它如何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红颜

文章描述的古人如何在忙碌中<em>找到片刻宁静,用简单一杯茶安慰自己</em>,非常打动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对于茶叶的分类和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原来茶的世界如此广阔多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读完之后,不禁想尝试一下古代文人的<em>"品茶之礼",体验那种优雅的生活仪式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em>感受到茶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em>,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文章让我认识了茶与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简直<em>每喝一口都是历史的沉淀</em>。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从这篇文章中获取了很多有关中国传统茶文化的<em>实用知识和有趣故事</em>,涨了不少见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span>理解了茶在古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沟通、社交的重要工具之一</span>。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文中对古人的饮茶之俗的描述,不仅科普了茶叶种类,更弘扬了一种<em>生活的艺术态度和哲学思考</em>。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读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人的生活智慧更加钦佩,<em>茶叶不仅是文化载体,也是精神食粮</em>。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em>了解到了茶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用途及其深刻的文化内蕴</em>, 让我开始对品茗产生浓厚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