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意义
饮茶能静心安神,陶冶情操,除杂念,符合东方哲学“清净寂静”的思想,也符合佛、道、儒三家“内省修行”的思想。下面是学西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茶道意义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茶道的意义
茶道是以修行、证悟为目的的饮茶艺术,包括茶道、礼仪、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附于茶艺。茶艺的重心在“艺”,重在学习茶艺,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心在“道”,旨在通过茶艺来修身养性、感悟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含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泡茶、冲茶、品茶等艺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道无艺,是空谈;艺无道,是艺术无精神。茶艺名目繁多,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茶道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精髓,往往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用心充分体会。茶艺与茶道的结合,道中有艺,艺中有道,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与茶道的内涵和外延不同,二者应严格区分,不可混为一谈。
饮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以茶作为饮料来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注意水质和茶具,饮时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将哲学、伦理、道德融入茶活动,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获得精神的享受。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又带有日本民族气息,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独特内涵。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事、饮食之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相结合,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成为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们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一种方式。正如桑田中近所说:“茶道从单纯的兴趣、娱乐,发展成为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一种规范和理想。”16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和吸收了前代人的茶道精神,创立了正宗的日本茶道,他是茶道的宗师。分析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可以让我们一窥日本茶道的真面目。
村田周子曾提出“敬、净、静”作为茶道的精神。千利休只改了一个字,就以“和敬、净、静”为宗旨,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净静”也可写为“静”,是指审美。这种美感具体体现在“佗”字上。“佗”在日语中读作“wabi”,本义为“孤独”、“贫穷”、“寒酸”、“苦闷”。平安时代,“佗人”一词,专指失意、受压迫、郁闷、孤独的人。到了平安时代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谧”、“闲适”,成为当时一些人所欣赏的一种美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日本正处于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有的统治贵族丧失了权力,新兴的武士阶层登上了政治舞台。失去了乐土的贵族们感到世事无常,悲观失望,于是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侣们视当时社会为污秽之地,号召人们“脱离污秽之地,寻求净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贵族和文人离开家门,隐居深山或游走荒野,在山野间搭建茅草屋,过着隐居的生活,并创作了所谓“茅草屋文学”,以抒发怀念之情,消解心中的愤懑之情。这种文学基调阴郁,风格“神秘”。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业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闹。许多人对这种生活感到厌恶,追求“静”的审美意识。他们在郊区或城市里寻找一处僻静之地,过着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淳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灵的慰藉,以清凉、宁静、闲适为美。茶艺大师村田秀光等人将这种审美意识引入“茶汤”,使“静”之美广为流传。
茶道中的茶叫“沱茶”(不沱茶),“沱”即是“静”“闲”的意思。邀上三五好友,坐在清静的茶室,品茶闲谈,不问世事,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好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体”、“茶即禅”观,可谓茶道的真谛。
“和敬”的伦理观念,是唐代藏传时期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式、宋式制品运往日本,尤其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添了光彩。然而,这也导致了一种奢侈的风潮,盲目推崇唐式制品,轻视日式茶会。热衷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秀子、竹野城王等人,反对奢侈华丽的风潮,主张清贫朴素,认为日本所产黑陶,颜色深沉,自有其朴素静谧之美。用这种朴素的茶具真诚地招待客人,不仅具有审美情趣,而且有利于道德情操的培养。
日本茶道规矩繁琐,茶叶必须研磨细腻,茶具必须清洗干净,插花必须根据季节和客人的名声、地位、资历、年龄、文化修养来选择。主人的动作必须规范敏捷,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优雅感,动作准确无误。这些都表现出对客人的尊重,体现了“和而敬”的精神。
茶道意义的相关文章:
1.茶道的定义是什么?
2.茶道的具体意义
3.茶道的意义 茶艺的意义
4、茶道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5. 理解茶道精神